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冲出月亮岛》:演绎抗战版《越狱》
《暗杀》下月来华宣传造势
河南“独苗”张鸿林憾别田径世锦赛
河南选手摘银夺铜
我省小将斩获4金
河南代表队获得季军
国奥洛阳设擂战巴林
中国队3∶1逆转胜韩国
听空山鸟语 品天音雅韵
洛阳发现东汉时期官方烧窑遗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舞台版《花木兰》在郑上演

本报讯(记者 左丽慧 实习生 刘锦丽)昨晚,由常派第三代弟子连德志主演的全本经典豫剧《花木兰》在郑州艺术宫上演。据悉,郑州市豫剧院此次复排的剧本是常香玉大师50年代最具魅力的舞台版本,由陈小香担任声腔指导。

作为常派经典剧目,《花木兰》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时代意义。这次复排便广泛汲取院老艺术家们的意见,在继承传统、保留经典的同时,根据当代观众审美进行加工,更加突出剧本鲜明的主题和主人公内心的冲突与张力。此外,此次排演也针对演员个性增强了武打设计,使得舞台呈现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连德志介绍,这次复排《花木兰》是参照电影版本,并结合常派的表演形式,保留原有唱腔,目的在于完完整整地将常派经典曲目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常派艺术中声腔艺术是一个非常系统的知识体系,常派的吐字非常讲究清晰。声音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较难掌握。加上常派声腔是美声的发声方法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加以掌握,这对我来说,更加困难。”连德志表示,作为常派的弟子,他有责任和义务把常派经典曲目传承下去。

豫剧《花木兰》是1951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进行义演时的主要剧目。“花木兰”在全国已经成为“豫剧”的代名词,常香玉塑造的“花木兰”艺术形象深入人心。陈小香告诉记者,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复排舞台版的《花木兰》非常有纪念意义,在传承常派经典剧目的同时还能传播正能量。谈到这次演出,陈小香非常动情,想到自己肩负传承常派艺术的责任。她说,这次演出一定要规规矩矩地来,要对常派艺术正本清源,“我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常派传承人,有这个担子,经典唱腔要像一束鲜花一样捧出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