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
那些鸟 那些事
心灵与自然
刚愎自用
殉 情
回望风景
qhq5859
qhq586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24

汪精卫的核心观点是:中国要抵抗外来侵略,其结果只能是民族与国家“俱成灰烬”。那么,照此推论,中国浴血抗战的意义何在?继《最后关头》之后,汪精卫又发表了《大家要说老实话大家要负责任》的讲话,通篇以阴阳怪气之语暗示坚持抗战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的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所抵偿。战呢,是会打败仗的,就老实的承认打败仗,败了再打,打了再败,败个不已,打个不已,终于打出一个由亡而存的局面来。”

在国民党高层内部,存在着一个与汪精卫观点一致的群体,这一反对坚持抗战、反对国共合作的群体,最终形成一个投敌求和的政治集团。

集团的核心人物是周佛海。

周佛海,早年留学日本,曾是中共一大的代表,后投靠国民党,1924年被中共开除出党。他是蒋介石一手提拔的国民党骨干党员,曾任总司令部行营秘书、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二处副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周佛海给他们这一群体取名为“低调俱乐部”:回到南京后,就和许多朋友,研究如何在适当的情形下,可以结束北方的抗战,恢复和平的关系……汪先生的主张,是完全和我们一致的,所以我们当时就无形中以汪先生为中心酝酿和平运动……凑巧主张相同的几位朋友有些住在我家里,有些每日必来。于是空气渐渐传出去,渐渐地引起外面的注意了。但是,我们毫无顾忌,而且把我们这个小小的团体,叫作“低调俱乐部”。汪精卫与周佛海不但没有历史渊源,而且曾经是政治对头。周佛海加入国民党后成为右翼,左翼领袖汪精卫讽刺他:“以前是共产党员,现在却又攻击起共产党来了。他退出共产党就算了,还要来反诬,真不是东西。”周佛海反击汪精卫道:“他本是国民党党员,现在却要做共产党的工具,攻击起国民党来了。他跑到外国就算了,还要来倒戈,真不是东西。”

无论如何,“低调俱乐部”成员的立场相当一致:鼓吹抗战失败和民族投降论,千方百计地阻止举国抗战,肆意攻击共产党,竭力破坏国共合作,积极充当对日妥协的穿线人。——在国家政府决策高层中,竟然存在着这样一群“毫无顾忌”的“不是东西”的人,这不仅是中国政治史中的丑恶,还令苦难中的抗战中国雪上加霜。

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历史忧患下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依据辩证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史观,对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阐释和总结。

首先,毛泽东再次强调了全国团结对于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向他们表示敬意。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

毛泽东认为抗战爆发十个月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那么,中国会灭亡吗?毛泽东回答:“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速胜吗?毛泽东回答:“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毛泽东给出的依据是:“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这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决定了“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但是,“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这种带有封建军事特点的退步和野蛮的战争,完全“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同时,由于“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日本统治者原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其结果只能是它为解决这个困难而“发动战争”,困难反而会因战争不断增加,战争还会将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再有,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毛泽东说,这就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产生出来的”。而对于中国,毛泽东指出,中国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弱国,虽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不如日本,但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积累了百年的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力量,今天的中国“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它使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况且,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它能“唤起全国的团结”,并“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中国自身“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因此,这些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在明确抗日战争最终结局的前提下,针对十个月以来日军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我则”“遭到一定程度的失败”的现实,毛泽东分析道:这只是“一定阶段内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因为“敌虽强,但敌之强已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减杀,不过此时还没有减杀到足以破坏敌之优势的必要的程度;我虽弱,但我之弱已为其他有利的因素所补充,不过此时还没有补充到足以改变我之劣势的必要的程度”。毛泽东指出: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我强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