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峥嵘岁月 新郑见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峥嵘岁月 新郑见证

本报记者 高凯 陈扬 李伟彬 沈磊 通讯员 安韶军 高敏 文/图

忆往昔,峥嵘岁月。

1944年,日本鬼子占领的新郑县城到处笼罩着恐怖的阴云:在县城南,8个日本鬼子奸淫一名妇女;在县西许岗村,日本鬼子将老百姓正在耕地的牛用火烤吃;在官刘庄村,日本鬼子放火烧老百姓的房子,又把抓来的老百姓扔进火堆……有压迫,就有斗争。新郑大地上的革命怒潮四起,大批青年开始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参加八路军,展开斗争。

当时各种抗日活动纷纷展开,但最能激起革命勇士信心的是1944年7月,党中央指派皮定均和徐子荣组建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这支从太行山区出发的红色队伍,不仅送来战斗的力量,还在新郑县建立了红色根据地。

1944年10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渡过黄河,挺进新安县,跨过陇海铁路,直插中岳嵩山。此后,又是一路高歌,打跑日本鬼子,消灭郑州伪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光临在樊寨、玉皇庙等地的武装力量,开辟密南、禹北、新郑西三个抗日根据地,并发动了密南战役。此战役激战六天,一举解放了密县南部广大地区。

密南战役的胜利意义重大,不仅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也痛击了国民党匪军,促进了红色力量在密南地区扎根落地。密南战役结束后,我八路军趁热打铁,建立密南抗日县政府,并成立密、禹、新办事处,为日后密、禹、新三地红色武装力量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后,三地红色力量茁壮成长。这期间,前往新郑县开展红色运动的是马明辰、王实虚、吴建三、吴海彦。这4人到达新郑县西部山区后,利用人际关系进行革命串联,并动员青年人参加八路军抗日,直到1945年初新郑县一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正当红色力量蒸蒸日上之时,日伪军卷土重来,但已难挡红色革命队伍如日中天之势。我八路军先是消灭了辛店伪保安队,又打退了日军的进攻,不仅巩固了新郑县红色根据地,还缴获了大量武器。

经历战争洗礼,经历磨难和煎熬后,为进一步扩大红色政权在新郑县地区的影响力,1945年春末,根据上级指示,“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风后岭东坡史家村成立,宋登贤任县长,政委王实虚,秘书吴海彦。组建了县武装大队,大队长马明辰。同时,在南山酸枣林成立了新郑县二区抗日民主政府。这之后,更为广泛的武装革命轰轰烈烈展开。

历经风雨初长成,红色力量开新天。据当地群众讲,“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之后,已是秋后蚂蚱的日军,频频向红色政权发动袭击,但都被我革命队伍击退。其中,最著名的战役当属驮窑阻击战。

1945年7月,日本侵略军出动步兵40多人、伪军100多人,带着机关枪和小炮,从新郑县城出发,进犯风后岭抗日根据地。为了粉碎日伪军的进攻,驻扎在新郑县的沈甸之部队赶到驮窑一带高地阻击敌人。日伪军从北面和东面包抄进攻,命令小钢炮手炮击八路军。早有准备的沈甸之带领一个大队的战士迂回到敌人背后发动攻击,同时,其他三个大队从南面、西面一起向敌人开火。日伪军多面受到打击,节节败退。我八路军乘胜追击,成功击退日伪军对我根据地的进攻。

驮窑阻击战是“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境内一次比较大的对日伪军的作战,这次战斗不仅打退了三倍于我军的日伪力量,还极大鼓舞了八路军和当地群众与日伪军斗争到底的信心。

迎来阶段性胜利后,“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开始倾力于地方发展,召开新郑县知名绅士会议,宣传党的抗日民主政策,教育乡绅热爱祖国和人民,不做日本人的汉奸。同时,严处暗通日伪的卖国者。开展倒地运动,使土地重新回到了农民手中。这一系列的政策,为日后群众开展生产打下了基础。

时光荏苒,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新郑人民,永远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里,新郑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为建设一个辉煌的新郑而奋斗;新郑人民也永远铭记党恩,大力拥军优属,扩建烈士陵园、开展爱党爱国教育,让鲜红的旗帜,在郑韩大地和所有新郑人民的心中,高高飘扬!

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抗日战争爆发后,具有革命传统的新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春,八路军皮定均、徐子荣部密禹新独立团在团长沈甸之率领下开赴风后岭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成立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下辖两个区,县长宋登贤,政委王实虚,武装大队长马明辰。人民政权建立后,发动群众,建立武装,开展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攻辛店,打太清,伏击消灭日寇,摧毁日伪政权,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红色枣园革命文物展馆

红色枣园革命文物展馆位于好想你工业园区内,馆内文物藏品从红军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全景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全国范围内的红色记忆。馆藏达2000余件。

其中,馆内珍藏着300多份战争年代的入党志愿书,时间跨度从1935年到1950年,每一份志愿书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浓缩着一段历史;展出的200多份革命战争年代的烈士证,有政府颁发的也有军队颁发的,每当有战士牺牲的时候,都会用这样的证明装进小信封当中,第一时间告知家属;馆内还展出有晋冀鲁豫边区司法判决书,革命战争年代的邮票、粮票、纸币、捐助证、新青年杂志等;另外还有八路军印制的通知、散发的传单、地契、结婚证书、大生产运动的简报、劳模表彰奖状宣传画等。

人和寨日军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作为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古寨,位于双洎河南岸的新郑市辛店镇人和寨有着传奇的历史,寨内拥有设计独特的72道丁子巷,更是保留了寨外30米高、4500米长、13步宽的寨墙,历史遗存丰富。

1944年4月,侵华日军进犯该村后,不少村民遇难,死于日军枪口的村民和不忍羞辱投河自尽的妇女总计30余人。古寨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至今一些老房子上依然留着清晰的弹痕。2005年8月15日,郑州社会各界在此设立了“人和寨日军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碑文记载,日军进犯该村后,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仅1944年4月26日一天一夜时间,人和寨及周边村庄,死难者就多达几十人。其中一名女学生被扒光衣服,捆在大树上,凌辱至死,手段令人发指。

新郑市烈士陵园

新郑市烈士陵园位于新村镇马垌村望京楼遗址积栗台下,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安葬有革命烈士遗骸骨灰55名(无名烈士26名),革命同志6名,因公病故军人8名,其中有新中国成立前杨文杰、胡兴礼、蒋贻常等烈士。为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佳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新郑于1954年建立了凤台寺烈士陵园,1982年建立了望京楼烈士陵园。2013年,该市在整修原望京楼烈士陵园的基础上,启动了零散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将位于该市境内的7座零散烈士墓和原凤台寺烈士陵园安葬的42座烈士墓迁移,统一安葬形式、规格。

关爱抗战老兵

广大抗日老战士、抗日烈属和爱国将领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过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为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新郑市坚持对健在的抗日老战士进行走访慰问,了解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情况,协调解决生活困难和医疗保障难题,把党的关怀送到老一辈革命军人家中。同时,该市还组织开展“学习革命前辈,继承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大家树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努力做贡献的理想信念。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