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郑邑旧事
博古斋
新书架
商都钟鼓
随笔
lh5776
lh586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王秘书

王建章

王秘书是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公社的秘书,他的名字叫王清林。那时候公社秘书实际是公社机关人员的公共服务员,从公社党委书记到电话接转员,谁有大事小情都找秘书解决。不像今天的秘书权位显赫,前不久我读过一部书,书名是《二号首长》,写的就是一个省委书记的秘书营私弄权的故事,在书里连省长都要想方设法与“二号首长”搭上关系。但是,我们的王秘书、我们的王清林,不是这样的秘书,不是这样的官。

我们那个公社下辖五六个村子,每个村子的大人小孩王清林差不多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尤其每个村五保户的情况他知道得更清楚,谁家的粮食有多少,谁家有什么人生病了,谁家的房透风了、漏雨了——他都了如指掌。用今天的话说他对当时的民生情况知道得非常精准。我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就是这个时候与王秘书相知相交了。那时候父亲在公社当饲养员,是公社最低等的非在编人员,不拿工资只拿工分。无论如何,一个头上顶着高粱花子的老农,俨然如上班的工作人员一样,上班来下班走,在公社大院出出进进,总算是个新闻。因此,没多久人们就知道这个老农姓王,于是公社大院里上上下下就老王老王地唤他。

有一天,因为忙活儿父亲下班晚了些,王秘书端了一份饭过来,说:“叔,吃了饭快回去吧,那么大堆孩子等着你呢。”王秘书没喊他老王,而是喊他叔。我们两位母亲先后去世后给父亲留下9个孩子,最小的1岁多,这种情况公社的人都知道。面对生活父亲没有软过,可是王秘书今天一个“叔”呼得他差点泪掉出来。从此以后,王秘书就像对待“叔”一样对待我的父亲。父亲生了病,他就忙着请医生抓药;父亲平时换下的衣服,他就抢着洗净晾干;他还经常买些东西给我的弟妹们吃。有一年我回去探家,那时父亲已经不在公社上班了,王秘书知道我回来就到家里看我,他说:“你在外面好好上班,老人我帮你照顾。”我说:“这么多年你照顾得太多了,谢谢你。”王秘书说:“你净说些外气话,可别说了。”他走时我和父亲送他走出两里多路。在回来的路上,父亲说:“王秘书的恩情我怎么还得了啊!”说完,一串老泪从他眼眶流出。此后没几年父亲因脑血栓去世了,我想,父亲去世前一定在念叨一个人民公社的秘书对他这一辈子的恩情。

今年7月我又一次回乡探亲,已经十年没回来了,回到家我就计划着看望王秘书。7月26日我赶了30里山路终于见着了他。他老泪纵横,拉着我的手说:“见着你就想到叔了,他活到现在是93岁了,他比我大14岁。”我说:“你那时对一个老农怎么那么好?”他说:“是叔的人品、人格让我折服了。他一个大男人能把前一窝后一窝的八九个孩子拉扯大,孩子们又那么有教养有出息,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啊!”我说,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对老百姓的情怀决定的。如今王秘书也已经是79岁的老人了,虽然身体大不如从前,但基本上健康硬朗。他说,白天读书看报和干一些农活,并且把在报刊上收集到的生产致富信息、科学生活知识、老人保健方法等向村民们宣传,晚上组织村民们在广场做操跳舞,生活也很充实。我衷心祝愿共产党这位优秀基层老干部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