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陇海
高架
“你点我检” 关注校园食品安全
我市拟组建黄河水上救援队
我省 个鞋业
电商孵化园开业
港区本土企业
登“新三板”
金融豫军海外
设分支机构
“金融豫军”再壮大 中原农险昨日揭牌
河南慈善总会
获赠百台中风医疗设备
BRT嵩山路站台15日停用
市民献爱心要“擦亮眼”
谨防“慈善李鬼”骗善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多举措做好黄河涉河安全防控
我市拟组建黄河水上救援队
事故频发原因多种对症下药强化举措
民间力量在水上救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 卢文军 文/图)记者昨日从市政府获悉,为有效防止黄河郑州段溺水事故发生,我市拟采取多种措施做好黄河涉河安全防控工作,其中包括组建“黄河郑州水上应急救援队”,壮大水上救援力量,市政府将拨出专项经费、完善救援设备、组建信息网络、培训救援人员,力争使救援队伍在接警、施救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黄河郑州段全长126公里。近年来,随着黄河防洪工程生态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黄河滩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到黄河滩区游玩的群众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由于部分游玩群众安全意识淡薄,涉水溺亡事件时有发生。

防范事故不敢松劲

为防止涉水溺亡事故,我市近些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市政府每年印发文件,明确沿岸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防汛涉河安全管理职责。在沿黄重要进滩路口、易塌滩地带及靠河工程等危险部位设立永久性大型公示牌13处,每年更新、设置警示标志牌2000余处,在17个人流密集处均建设宣传长廊,提醒沿黄群众和游人注意安全。向游玩群众发放宣传单、滩区危险区域防御手册等,并通过“滩区防汛预报预警系统”,利用高音喇叭循环向滩区游人播报水情、防洪避险常识;借助河道巡查,及时制止涉水行为。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黄河河道、滩区内违法建筑、仓储大棚、渔船游船、餐饮摊点、河道采砂等水事行为及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登记,并进行清除整治。

事故频发原因多种

根据调查,造成溺亡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黄河河道及滩区管理涉及河务、交通(海事)及沿线辖区政府等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乏力度。

黄河滩区游人持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比去年同期约增加30%,致使涉水安全隐患增大。

部分游客涉水安全意识淡漠,对黄河河道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对有关部门的提醒不以为然,在亲水天性的诱惑下铤而走险。

黄河河道特性复杂。黄河属于多泥沙河流,河水含沙量大、冲击力强,且暗流多、流路复杂多变,一旦不慎落水,淤泥乱流困扰,惊慌无着,水淹沙呛,短时间内即可能造成窒息溺亡。特别是黄河花园口景区,在距离北岸30米处水下暗藏一条长约300米、宽8米、深4米的深沟,游客由南向北蹚水时,水位从刚到膝盖位置突然变为4米深,游人会瞬间滑落沟底溺亡。

救援力量较为薄弱。我市2005年成立了“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在水上救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存在救援设备落后、人员不足、信息传递不够及时等问题。

对症下药强化举措

针对存在问题,我市下步拟采取多种措施做好黄河涉河安全防控工作。

成立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黄河郑州段涉河安全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组长,郑州黄河河务局、市公安局、市卫计委、市海事局、黄河生态区管委会以及沿黄辖区政府为成员单位,主要职责是统筹安排媒体宣传、安全巡查、事故救援、指挥调度、信息联络及医疗救护等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在前期宣传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涉黄河安全知识,提醒市民注意涉水安全。

加大巡查劝阻。发挥郑州黄河河务局控导工程抢险队员的作用,针对排查出的5处溺水危险点,每年7~9月份,每日10:00至22:00,每处危险点安排3人定点值守;值守人员配有高音喇叭和简单救援设备,负责提醒劝阻涉水群众,在发现溺水事件后第一时间报警,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施救。其他月份,则有控导抢险队员采取定点定线巡查方式,对黄河沿线危险点进行巡查。

壮大水上救援力量。以“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为基础,由郑州黄河河务局牵头,市海事部门及黄河生态区配合,整合黄河渔家乐水上快艇、黄河生态区气垫船,吸收拥有一定游泳技能的渔家乐经营人员、滩区居民等,拟组建“黄河郑州水上应急救援队”。市政府将拨出专项经费,完善救援设备,组建信息网络,培训救援人员,力争救援队伍在接警、到位、施救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