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东足迹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之东 平地崛起一座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之东 平地崛起一座城
完善的公共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东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本组稿件由记者 陈君琰 朱建明 陈锋 王文霞 覃岩峰王继兵 孙娟 李记 文 宋晔 李焱 唐强 丁友明 马健 图

核心

提示

作家柳青在他的代表作《创业史》中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一个区域的发展,也是这样。

天行健,人自“强”。岁月倏忽间,郑东新区走过了“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的关键三步,今年又走过了“十二年”这个意义非凡的关键一步。

十二年,于一个人,从婴幼儿到“强”壮少年;十二年,于一个区域,发展与变化沧海桑田、天翻地覆。从浩浩大泽到高楼林立,从三五店铺到巨贾云集,从区区千人到百万人口,十二年的拓荒和建设、探索和实践,郑东新区终从蕞尔小村变身现代大都会,变身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样本。

十多年前,时任河南省省长、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高瞻远瞩,决策拍板规划、建设郑东新区,为郑州、为河南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增添新的动力、树立新的标杆。自此,奋发图“强”的郑东新区,开始发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时代“强”音,展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样本力量。

十多年间,无论是到外省工作还是出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直牵挂着郑东新区的发展。可以说,郑东新区的崛起与成长,蕴藏着大国总理运筹帷幄的发展情怀,蕴藏着中原儿女的奋斗自强,蕴藏着区域勃兴的内生动力。

五年,十年,十二年……中国素有逢五逢十庆典的传统。一个区域白手起家、嬗变发展的十年、十二年,更值得品读与回望、思考与展望!

2011年,郑东新区规划、建设走过十个年头。

当年6月27日起,作为省会主流媒体的郑州报业集团及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等媒体,重磅推出了“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系列报道,刊发版面数十个,前后历时近一月,十篇报道浓墨重彩,发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郑州声音,“求解”“求效”“求证”“求实”“求新”“求升”“求转”“求真”“求高”“求重”的“十求”评论与深度报道。同时出版发行《领舞中原看东区——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图书上、下两册,全景式寻访、记录了郑东新区决策与探索、建设与发展的艰辛与嬗变、成长与壮大。

2015年,郑东新区规划、建设走过十二个年头。

我们再次穿越厚重的时光隧道,透过当年已经泛黄的新闻纸,再次梳理、回顾郑东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为您集纳当年系列报道的版面,用新闻的名义以飨读者,以时间的重量褒奖郑东新区建设的决策者、参与者,激励现在和未来的建设者、助推者……

盛夏的傍晚,郑东新区如意湖畔前来休闲健身的市民穿梭如织;不远处,会展宾馆已是灯火通明;省艺术中心里,俄罗斯艺术团正在进行精彩演出。所有的一切,都宣述着这里的繁华。

从无到有,从平白到繁华。2003年,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第一根基桩在这里轰然入地,拉开郑东新区建设的帷幕。如今,郑东新区成长为建成区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万的成熟城区,聚集了247家金融机构,吸引了100多家世界、国内500强企业入驻。

十多年时间里,郑东新区先后完成“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的阶段目标。

2013年1月6日,李克强总理对郑东新区建设发展作出批示:“继续打造好郑东新区这个上亿人口大省推进城镇化的样本,为探索走出符合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创造经验。”郑东新区结合中央、省、市要求和区域特点,围绕打造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本区的目标,坚持绿色低碳智慧和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加快城市建设,加快民生改善,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升级。

数字最有说服力:截至2014年年底,郑东新区累计完成投资2600亿元,引进各类金融机构226家,注册工商企业15000余家,实现了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突破100万、全口径税收突破100亿元的历史性跨越。

今年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8亿元,同比增长21%;全口径税收完成97.8亿元,同比增长2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8亿元,同比增长12.4%;金融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占三产增加值的60.7%,在外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城乡一体尽显东区之美

郑东新区成为河南城市建设的窗口和名片,来自于省委、省政府为改革开放寻找新发展方向的决心。

2000年6月28日,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郑州调研,要求一定要增强郑州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明确提出以郑州107国道以东的新东区为重点,高起点进行规划,使之形成亮点。

十多年间,郑东新区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凸显特色,推进城市环境优化升级,成为一大亮点。构建以如意城市公园、龙湖生态公园、龙子湖生态植物公园、象湖吉祥文化公园四大生态公园和龙湖、龙子湖、象湖三大水系为核心,以河渠水网和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生态环境体系。目前,全区建成城市公园、小游园40多个,绿化面积近2500万平方米。龙湖、龙子湖、象湖、如意湖波光相映,形成超过1500万平方米的“蓝色之脉”。

郑东新区坚持城乡一体、以城促乡、城乡互动的理念,以龙湖、白沙、龙子湖三大主战场为重点,不断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和带动能力。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自求平衡”的思路,通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激活带动社会投资。全区累计完成近3000亿投资中,政府投资约700亿元,占投资总额约1/4。先后推动北三环东延、综合交通枢纽地下道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初步构建了跨区域、组团间、片区内三级路网。

在持续推进起步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龙湖、龙子湖和白沙等三大主战场建设。目前,功能完善的中央商务区基本建成;龙湖金融中心内环整体开发的12栋楼宇开工建设;龙子湖区域确定入驻的15所高校全部开工,已有13所高校陆续投用;龙湖金融中心、龙子湖湖心岛全面开工;郑州东站西广场绿地中央广场等近40个项目加快建设。

产业兴旺再筑金融之城

20世纪的经济史学家指出,城市发展必经商业、工业、运输和金融业四阶段。作为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金融业与商业、工业和房地产业相比,具有更大的集中度。郑东新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持续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

郑东新区坚持以“两个国际化”为引领,高端谋划、精准招商,研究出台产业准入标准和扶持政策,初步构建了“1+1+6”的产业格局,形成金融、总部、高端商贸、科研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以金融业为主导,打造辐射中原经济区的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累计入驻各类金融机构247家,涵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等主要金融业态。并瞄准产业高端,加快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苹果、中石化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塔博曼、银泰等著名商贸企业,JW·万豪、喜来登等国际一线酒店品牌,戴德梁行、仲量梁行等国际化中介机构,澳门新濠水舞间、香港文汇报等文化项目先后进驻。

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口,郑东新区发挥平台优势,以创新创业综合体为载体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相继谋划了金融智谷、电子信息、龙子湖创意岛孵化园、中原金融产业园等4个政府投资类和生物技术、信息安全、医药研发、物联网等5个社会投资类创新创业综合体。

宜居颐养

共享社会和谐

城市的建设,产业的发展,最终是为生活其中的居民实现宜居颐养。自2003年启动第一个棚户区的改造工作开始,郑东新区按照“住得比过去好、生活得比过去好”的目标,按照商品房的标准规划建设群众安置房,同步建设商业网点、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实现居住环境的城市化。

郑东新区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高标准建设群众安置用房,同步配套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宜居、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目前,京港澳高速以西范围内的54个自然村改造全部完成,建设5个安置区450万平方米,共有6万回迁群众搬入配套完善的城市新居。龙湖、白沙区域13个新型社区正在建设,2015年年底前可竣工240万平方米。同时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普惠性服务网络建设。目前,东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02所,在校学生5.3万人。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郑大一附院等大型医院先后开工,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等17家医院相继建成,医疗床位2400余张。

与此同时,郑东新区今年积极推进“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以构建区—办事处—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推动行政审批类、政府性社会事业类和基本生活配套类三类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着力打造5至10至15分钟三个层次便民服务圈。全区共规划区级便民服务中心33个,其中,建成区14个,在建区域预留19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面向未来,郑东新区将坚持“一二三四四”发展思路,深入推进郑东新区发展转型、产业升级,争取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化的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化的中央商务区,建立以高新技术研发和服务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金融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形态、以绿色低碳智慧为特征的花园城市形态、以完善的公共服务为特征的和谐社会形态。

打造辐射中原经济区的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