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东足迹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优势产业筑强发展之基
先进规划成就大美之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先进规划成就大美之城

“郑东新区的规划世界一流,起点高、大手笔,特色鲜明,让人震撼。”

这是十几年来,海内外数十万参观者的共鸣,郑东新区向世界唱响了“中国好声音”。

如此特色规划,源于省市决策者的解放思想、创新引领,牢牢把握住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超前规划,规划先行,尊重规划,最终成就大美之城。

站在中原崛起高度谋划建设

上世纪末,一场以新区建设为突破口的城镇化大潮风起云涌。此时,地处内地的郑州正在谋划自己的新区建设,地点就是今天的CBD区域。

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高度重视新区建设,2001年,李克强同志先后两次听取郑东新区规划汇报后指示,郑州市要进一步拓宽思路,站在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去谋划郑东新区的建设。“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郑东新区。”规划完成之后又指示:“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并为起步区建设定下时间表:“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

2001年8月,郑州开创性地采用国际征集的方式,邀请6家国际知名公司参与郑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通过国际招标、专家评审、市民投票和立法确认等四个环节,最终选定日本黑川纪章事务所的设计方案为郑东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2002年12月,该方案还在国际上获得首届“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郑州、河南为世界奉献了一个独具魅力的新城市,承载着千年古都复兴之梦的郑东新区,从此绚丽绽放,艳惊八方,成为郑州、河南的闪亮名片。

东区之“魅”令人赞叹

郑东新区的成功,证明了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规划的重要性。科学的规划防止了低档次的开发,保障了高品质、高效率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提升了土地价值,创造了财富;科学的规划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了协调发展。

截至去年底,郑东新区累计完成投资近3000亿元,建成和在建房屋面积46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50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50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5万人,郑东新区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特色规划铸就“速度东区”。

十余年的时光,平地起新城,其开发速度,创造了郑州、河南城建史上的新纪录。

特色规划铸就“财富东区”。

32760家企业进驻东区,世界500强47家、国内500强57家,税收超千万元楼宇54栋,其中税收超亿元楼宇22栋,东区成为流金淌银之地。

特色规划铸就“宜居东区”。

“城在水中,水在绿中,人在画中”,加上便利的配套,郑东新区成为最适宜居住的“水域靓城”。

今天的郑东新区生机勃勃,龙湖、龙子湖、东站枢纽、白沙、沿黄都市农业5大新的功能组团,如“五朵金花”装点着美丽的新区。郑东新区,用一地繁华,诉说着特色规划的神奇力量。

特色规划成就“品质东区”

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参观郑东新区后曾评价说:作为一个大城市的中心,这座城市有一个美丽的远景规划。与巴黎类似,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城市建筑与自然为一体,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城市。

东区之“魅”,“魅”在发展理念超前。组团式、集约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指南”,产城融合,双轮驱动,使郑东新区成为既有优秀生态景观、人居环境的良好城市形象,又兼具强劲产业支撑和雄厚发展实力的新城区。

东区之“魅”,“魅”在城市形态独特。环形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地域文化城市等现代城市理念,让郑州在世界城市之林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东区之“魅”,“魅”在决策机制创新。郑东新区是专家评审、公众参与、政府决策“三位一体”规划审批机制的杰作。规划先行,超前规划,执行规划不动摇,确保了东区特色。

东区之“魅”,“魅”在发展模式新颖。依靠“市场运作、自求平衡、良性循环、滚动和可持续发展”, 郑东新区走出了一条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靠着700亿的政府投入,郑东新区土里生“金”,最终撬动了2000多亿元的社会投资。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