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中原生活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资讯速递
既有文博城 何必去远方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品文化 赏民俗 享美食
既有文博城 何必去远方
触摸体验感 发现生活之美穿行古街区 品味中原文化遇见新“名片” 感受商都新韵

本报记者 武 姣

临近十一,很多人的出行计划已有眉目,或相约江南古镇,漫步雨巷之中;或去往东北,看那漫山遍野的绚烂红叶,可是,如果没有远方,这个小长假还能找到哪些有趣的事儿?

看戏、喝茶、收藏老物件、学习制作钧瓷,品尝到各式特色美食……这样的安排听起来很不错,其实不必奔波劳碌涌向远方,在郑州,即可实现这样的假期梦想。

10月4日~7日,郑州文博城广场将举办“文博城迎国庆万人品鉴会”。此次活动是文博城开业前热身活动,也是文博城首次面对市民的大型活动。

国庆品鉴会上,市民将可以参与吃喝玩乐购等多种体验活动,同时还会免费得到相关礼品,在享受快乐假日之余,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中原文化气息。

万人共品鉴 尽享民俗风情

或许是容易上瘾的缘故,人们对于“怀旧”似乎难以割舍。无论人还是物,会不满足只是看两眼,更是被好奇心牵引,想要听听那些流淌在岁月里的动人故事。假如旅途中走进一座名胜古迹,导游的讲解就十分有带入感,仿佛穿越了悠远的历史。

相信很多人都极易“入戏。”但,如果不止是想象呢?通过身临其境的参与,去感知几百年前盛世光景,何乐而不为?

十一长假,如果来到郑州文博城广场的万人品鉴会,熙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在街道两旁,在一大片明清建筑风格的映衬下,热闹非凡的古代市集仿佛就在眼前。

那么,万人品鉴会究竟是什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名优特产展销会,而是一场融合了吃喝玩乐购的假日狂欢节,是具有东方民俗特色、中原文化内涵的狂欢节。”郑州文博城负责人张健民介绍说。

本次活动参展的商家以名优特产和茶叶为主,主要包含:珠宝玉器、书籍字画、古玩收藏、古典家居、红木家具等近三百家商户。同时,品鉴会上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期间,每天上午、下午、晚上有3场戏曲演出,精彩大戏,视听盛宴,充分满足市民需求,郑州文博城还请来了梨园春明星擂主。

同时,在郑州文博城前广场上还将举办舞狮、舞龙、抖空竹、变脸、小丑、二鬼摔跤等多样的传统民间技艺表演。除了民间艺术表演之外,还将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民间艺人进行传统艺术的创作,包括口技、吹糖人、葫芦烙画、现场玉雕、现场木雕、现场刺绣、空心字等难得一见的文化创作,让人近距离观赏传统艺术。同时,国庆品鉴会还将是一场饕餮盛宴,许多记忆中的河南老字号美食将会在活动中出现,让市民们大快朵颐。

触摸体验感 发现生活之美

为了集聚人气,此次活动的上万份礼品,无条件、无门槛发放给前来游玩的市民,礼品有苹果手机、鸡蛋米面、新鲜水果、茶叶茶具、文玩手串、玉石挂件、可爱的毛绒玩具以及特色面具等。

为了活跃气氛,活动组委会还准备了活动抽奖环节,活动现场每天均安排有定时抽奖,其中设置压轴大奖,参加本次活动的市民可以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和签到名单,进入摇奖环节,最终确定花落谁家。

营销活动只是一种承载方式,最重要的是,文博城将民俗、艺术、博览、游玩等融合在一起。“我们要带给顾客1+1远远大于2的体验感。” 张健民介绍,文博城会经常举办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庙会、艺术节、博览会、国学讲座等,除了欢迎各地游客前来欣赏,更希望河南人自己常来看看,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以及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淡化。在张健民看来,传统文化不应该被物欲夹裹下的商业文明替代,此次国庆品鉴会宗旨即是给市民带来快乐,和生活紧密结合,把文化融入生活。

事实上,对于“文艺”二字,我们不缺情怀,缺的是一种氛围。郑州文博城是一座13万平方米的古典建筑群,和周围的摩登大楼相比显得更加独特。城外是郁郁葱葱的竹林,城里是十八街坊、艺术连廊。为了营造更好的文化空间,文博城还专门建造了16座空中艺术院落。

在这些清雅幽静的庭院中,有个地方叫“日月大观”,里面尽是私人珍藏。从商周到唐宋再到明清,展品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对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张健民说,文博城特地从全国各地搜寻出来一些古建及构件,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全部拆散后,就地分类编号,成千上万个构件。未来会在文博城完成就地组装、复原,为项目增添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

穿行古街区 品味中原文化

如果说传统风格的建筑是“表”的话,那么,文化内涵就是“里”。

对于特色商业街来说,文化内涵是重要支撑和经营脉络。细数世界上那些知名的特色文化商业街,无不是文化造就。

郑州文博城在规划时便考虑到这个问题,将文化作为文博城的核心特色。“真实记录传统建筑风貌,目的是为了把这些优秀建筑艺术复原,能更好地展示传统民俗民风。”张健民说。

郑州文博城以“十八街坊”还原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貌,门前有拴马桩,城内有四合院,连廊有三国演义、二十四孝等传统故事的巨型砖雕。这十八条古街宽为12.5米,典雅古朴,静谧安详,走在街区的每个角落,不经意间都可能遇见那些老物件。

“我们要进一步精心打造文博城,让十八街坊成为中原文化的世界之窗。”张健民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文博城不仅仅是一个古建筑群的商业街区,要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发现、收集、整理、集纳、呈现和保护。

据介绍,郑州文博城立志成为探索河南的文化长廊,将以高品质的艺术品和服务来塑造“文化河南”“诚信河南”“品质河南”的形象。在文博城上千间店铺中,除了古玩、茶叶、字画、珠宝、瓷器、红木家具等“淘宝”的地儿之外,还有一个令人叫绝的好去处——手工作坊。这里云集河南众多民间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用最原始的手工制作方式,为您展现最精湛的技艺。

此外,还将重点突出中原美食,汇聚郑州烩面、开封灌汤包、洛阳水席等享誉全国的特色美食,让消费者来到这里就可品味到最纯正的“中原味道”,把文博城打造为中华茶道饮食文化的体验地,并提出“文化夜市”的理念,实行24小时经营制,同时不间断推出传统民间艺术表演,以更好的方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免费历史文物转移艺术展等。

遇见新“名片” 感受商都新韵

对一座城市的念想,就是爱的理由。很多旅行者往往只在某个城市呆过几天,就在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有那座城市的整体气质,有隐蔽的小街小道,甚至一个咖啡馆的欢声笑语,所有画面都清晰透彻,重点是,这些都会成为永恒的记忆。

然而,人们似乎更偏爱历史文化名城。有人说,每个有历史的城市,都有那么一段特色的街区,它承载着名人掌故、商贾繁华和声色犬马,他们是这个城市的缩影,代表着一个地域族群的生活方式。

成都宽窄巷子,上海新天地,南京熙南里……不妨细数一下国内部分城市,一个文化特色商业街已成为必去的景点,或成为一座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于郑州而言,这样的念想也是一种渴望。

“我们希望大家在这里读懂河南,我们希望文博城成为郑州文化旅游名片。”张健民说,“作为河南特色文化商业综合体,文博城是传统文化艺术用品的集散地,是中原精神物质文明的传承地,是中华茶叶饮食文化的体验地,也是河南旅游市场服务的观光地。在这里,您能感受到河南人热情、开朗、豁达的性格魅力,更能体会到中原地区最真实的生活氛围和文化气息。”

高飞只因志凌云。目前,郑州文博城不仅得到了政策的支持,而且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郑州文博城以“文化改变生活,文化创造价值”为经营理念,希望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方法,把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充分挖掘和展现。

“届时,在郑州,顾客也可悠然穿梭于小巷里弄、庭院和广场之间,细品1000多家传统商铺充满个性的购物休闲体验。”张健民告诉记者,郑州文博城作为河南首个集古玩、茶艺、玉石、戏曲、文化、旅游等于一身的国际文化博览中心,在管理和运营上,几乎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靠自身的诚信经营去开创未来,他们将持续为打造郑州旅游名片的梦想努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