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2版:追梦空天 2015郑州航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耘秋获
中心路街道办事处精勤不倦歌未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耘秋获
中心路街道办事处精勤不倦歌未央
人民广场
江南小镇社区
公益自行车站点
为老服务中心
江南小镇小区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心
国旗下演讲
“相约星期五 大家有话说”党代表工作室

春耘秋获

中心路街道办事处精勤不倦歌未央

中心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2年2月,辖区位于中心路以南,丹江路以北,东与荥阳接界,西与峡窝镇马固村接壤,地处城区中心地带,下辖14个社区,面积3.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万人。

作为上街区重要的商业服务业发展地,中心路街道办事处自成立以来,就立足实际谋发展,围绕“工业强办、三产活办、招商优办、民生稳办”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积极作为,着力民生促提升,十余年来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主城区地位日益突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2014年的财政收入与办事处成立之初相比,已翻了三番。连续多年荣获上街区绩效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网格化管理先进单位”,2007年、2012年被省委授予“省级文明单位”,2013年荣获“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街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014年荣获“郑州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等荣誉。

社会管理力拔头筹

加强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形象。以“街道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统一管理,破解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制定了城市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做到上街最好,明年郑州领先,三年与上海等先进地区看齐。

一是将工作重心由“亮点”向“细节”转变,将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对公共设施进行详细统计、统一管理,快速解决道路坑洼、窨井盖缺失、城市“牛皮癣”、道路积水、公共设施损坏等基础性问题。通过安装人行道隔离桩、便民石桌石凳,老旧社区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电动车充电车棚,真正满足群众的需要。

二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职能部门、街道、社区、聘用协管员、环卫公司协同工作,即职能部门配合,街道工作人员分包路段定点巡查,社区属地化管理,向社会聘用协管员开展不间断日巡逻,严格制定清洁公司环卫标准,要求谁的问题谁负责,做到管理无死角。同时创新思维,完善设施,疏堵结合,增设便民疏导点、规划摊位,加强便民设施投入和维护,真正打造市容整洁、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三是严格环境治理标准,针对黄土裸露、工地扬尘、垃圾焚烧等问题,量化到事,细化到人,集中力量进行防控,坚决落实六个100%要求。重点治理,对主次干道,坚持一天两扫、全天保洁,租赁洒水车洒水降尘;对不符合条件的燃煤锅炉、黄标车全面淘汰,坚决取缔露天烧烤,确保环境整治有突破,实现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目标。

服务群众春风化雨

经济发展勇争一流

可以说,中心路街道办事处近些年的大发展,离不开领导班子与干部职工的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勇争一流,13年来,办事处始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使各项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以“招大、引强、选优”为目标,创新招商引资思路,转变税源结构单一局面,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楼宇经济、商业综合体,打造中央商务核心区,实现三产服务业提档升级。筑巢才能引凤,积极谋划项目,盘活土地资源;着力配合支持中盟财富中心、泓嘉国际酒店、五星级中影影院等商业综合体招商,高端定位,充分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为实现工业方面新突破,积极参与园区规划建设,引进大型、精品企业,着力扶持华中路桥、力威管道等企业发展壮大;主动服务、多方协调郑煤机高端铸锻生产研发基地、开启电力、华禹建机等项目,力促投产见效。

二是以加快项目落地为目标,全力配合第十五人民医院扩建,完成联办矿家属院征收;全面支持镇区改造项目建设,完成土地收储任务;全力以赴协调银树湾项目,确保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同时积极优化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过横向与政府部门沟通,纵向与已落户企业联系,获取有意落户企业第一手信息,为下一步招商引资工作打下基础,保持经济发展后劲,实现2015年财政收入新突破。

在抓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党工委坚持“顺着民声办民生,民生跟着民声走”这一理念,依托网格化管理,抓好各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因地制宜网格管理。为确保网格化工作有效开展,街道始终把善于创新、善于落实放在第一位,围绕“管理”和“服务”两条主线,促进网格化工作高效运转。

一是网格触角不断延展。搭建了“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微信公众平台,居民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在线反映、咨询问题;在推选、举荐、自荐等基础上,选聘出责任心强、热心公益、肯干事、会干事的楼院长、楼长、门栋长,提升发现问题能力;将网格长、群众工作队、联合执法室等人员纳入办事处日常管理,并建立与群众沟通联系机制。

二是实现网格长专职化。把基层作为培养干部、历练干部、检验干部的主阵地,加强末梢管理,实现人往基层走。加强基层网格力量,真正做到自上而下、重心下移,派专职人员下沉分包网格,按照网格化、无缝隙的要求,重新定义“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准、定奖惩”,把工作责任量化到人。使每一个网格真正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和组织基点,变原来的集体负责为专人专责,推动每一个网格长自觉主动密切联系群众、主动依靠群众、主动履行职责,真正建立责任、有序、高效的工作机制。

三是打造“1236”新型工作模式。1236即“坚持一个统领,发挥两个平台,激活三支队伍,开展六项服务”。坚持一个统领:即坚持办事处一级网格在工作中的统领、协调作用,实现工作的快速运转;发挥两个平台:即进一步宣传“一刻钟服务圈”微信平台,充实“微网站”,做活“微社区”,以微信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实现问题的初步收集和处理;充分发挥“郑州市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优势;激活三支队伍:即充分发挥网格长队伍,楼栋长、楼院长、楼长队伍及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六项服务:为老服务、计生代办、经济发展、安全监管、信访稳控、城市管理。

深化居家养老服务。街道于2014年成立了为老服务中心,整合资源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提供服务。建立了综合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休闲、活动场所,定期到孤寡老人家中走访慰问,切实帮助老人解决晚年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建立“虚拟养老院”综合指挥中心,为100多位老人免费安装“爱心呼叫器”,遇到困难,只需要按下呼叫器就会有工作人员及时帮助解决。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街道建立了义工组织,定期组织开展义工活动,为老人提供送餐、理发、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聊天读报、陪同就医、代缴代购等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真正实现全民参与,形成尊老爱幼社会风气。

有序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通过与清华同方、中国电信等公司咨询、探讨,初步制定了智慧社区建设方案。计划以江南小镇社区试点,近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搭建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建立信息库,为居民提供便民缴费、物业监管、信息查询、自助快递等服务,后期利用网络平台逐步增加行政审批、社区居民管理、居家养老等功能,重点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

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开通“一刻钟服务圈”微信公众平台,居民扫描社区二维码就可以接收社区即时服务内容,随时在线反映、咨询问题。点击“微社区”模块,居民通过手机就可查看社区公告信息,了解周边商家店铺、家政服务等信息;设置“微行政”功能,居民可以在线咨询政策,了解办事流程,将来还可实现在线预约、预审,使群众足不出户便完成业务办理,让党群联系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平安建设和谐稳定

近年以来,街道始终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面对平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创新上做文章,在深化上下功夫,今年7月份,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综治中心主任为副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建成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心,全面实施平安建设“四个三”工程,通过实施大投入、大防控、大服务“三大”举措,深化信息监控网络、矛盾纠纷调处网络、治安联防网络“三网”建设,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力推社会安定、城区安全、百姓安居“三安”工程,实现社区和谐、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的“三和”城区。

一是每周组织14个二级网格、62个三级网格各种力量,结合4000余名治安志愿者,对辖区进行覆盖式矛盾排查,发现问题调处解决并上报,确保排查化解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设立“三和”金牌调解工作室,邀请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调解》的金牌调解员,对由专职调解员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进行培养与指导,目前受理并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在辖区营造了和气、和美、和谐的氛围。

三是加大投入,在辖区建立14个综治工作站,构建覆盖整个辖区的多功能信息监控系统,健全分析研判、挂牌督办、领导包案、一票否决、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整合巡防队员、“三团一队”平安志愿者、专职调解员等多支队伍,形成群防群治的打击态势,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秩序良好的治安环境、安全放心的生产环境和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

队伍建设创先争优

街道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说了算、定了干、高效率、快节奏、苦干实干、抢前争先”的干部队伍。

一是制定《中心路街道创建“五好”党工委实施方案》,开展以“好班子、好队伍、好思路、好机制、好效果”为内容的教育活动,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加强和规范工作的良好机制。

二是坚持周一升旗制度,并创新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活动,全面锻炼培养干部职工个人素质,强化领导班子“一岗三责”责任制,增强工作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激发干部“逢先必争、创先争优、追求卓越、争创辉煌”的工作激情。

三是融合驻街综合党委和社区联合党委作用,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党员力量,形成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党务专干培训制度,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寻找差距,改进提高,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实现共建单位之间、社区之间的互动联合,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四是严格执行督查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成立督查室,完善《请销假制度》《升旗制度》等一系列考勤制度,增加督查次数,延伸督查内容,扩大督查范围,加大督查力度,合理运用考核结果,传递正确用人导向,形成了担责尽责、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本报记者 朱华 通讯员 李艳萍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