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弘扬慈善 传递力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弘扬慈善 传递力量
2014年“郑州慈善日”以来我市慈善工作综述
▲爱心公益饺子送环卫工、协管
▲关注困境儿童茶展慈善拍卖
▲大学生养老护理员表彰活动
▲首届慈善志愿者盛会

本报记者 李 娜 文 李 焱 图

厚德载物,上善若水。

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诞生于黄河之畔,这是黄河流域的古老文化,亦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3600年前,华夏文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成为彼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经济发达、文明灿烂;如今,在铁路的拉动下再度崛起的这座城市,拥有着繁华的物质文明,更有着渊源的文化传统——乐善好施、崇德重善的慈善之风,吹遍了这6000多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吹到了近千万人口的每个人心中。

郑州慈善,步履声铿锵。

郑州慈善,跬步成千里。

回望过去一年的慈善工作,以制度为本,以创新为纲,以项目为基,以透明为魂,以实践为器,谱写了慈善工作的新华章。

弘扬慈善文化,传递

“郑”能量。

制度为本 新高度谋求新发展

制度为本,固本清源。

2014年底,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1号)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出台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文件。消息传来,郑州慈善工作看到了更为明亮的前景。郑州慈善总会先后通过慈善项目发布会等途径,学习、宣传文件精神,积极探讨新时期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使郑州慈善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谋求新的发展。

政策既出,重在落实。郑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发〔2014〕61号文件精神,把慈善工作摆在社会治理创新大局中的突出位置来抓。与此同时,4月28日,“2015中国慈善榜”在京发布,郑州慈善总会荣获公益推动力奖。好消息传来,省市领导纷纷发来贺信及批示,对郑州慈善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为郑州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组织领导保障。

学习贯彻新政策、完善募捐新手段、大力构建新网络、创造内部建设新水平——秉承着这样的总体思路,郑州慈善总会继2014第七个“郑州慈善日”之后,在“激情创新”中取得了“务实高效”的新成绩。

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郑州慈善总会共接收善款15868161.75元,举行各类募捐、救助、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开展实施慈善项目33个,在安老、抚孤、助学、济困、助医、助残、慈善文化建设等社会救助方面支出20350917.18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郑州慈善总会的组织带动下,郑州市各县(市)区的慈善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各个基层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新生。慈善组织建设到了村里、镇里、小区里、工厂里,群众有困难,第一时间就可以联系到最近的慈善组织,这项建设,解决了困难群众求助“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目前,我市11个县(市)区及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航空港区的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进展良好,其中的部分县(市)区已全部建立起了乡镇、社区慈善工作联络站。已建成的慈善组织网络都在良好运行中,积极开展了进社区、进单位、进企业、进校园、进组织等“五进”活动,同时以慈善救助、慈善志愿服务等“接地气”的活动为重点,充分发挥工作站作用,动员基层市民参与慈善中。根据计划,2015年底前,全市将基本建成比较健全的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并努力把基层慈善机构打造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慈善组织,老百姓心上的慈善组织,老百姓自己的慈善组织”。

与此同时,郑州的各个慈善组织也遍地开花:目前,全市已建立慈善志愿者工作站76个,工作领域涵盖社区、医院、机关、企业、学校、NGO等各行各业。在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工与社区志愿服务之中,初步形成了“五社联动”的工作格局。

同时,郑州慈善总会制定了《郑州慈善总会救急难慈善项目实施方案》、《郑州慈善总会救急难慈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召开“救急难”慈善项目实施工作会议,有序铺开了“救急难”慈善项目。随着“救急难”慈善项目内容及实施程序的规范化,“救急难”慈善项目融入到了社会救助体系中,健全完善了我市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制度,为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开辟了一个新的重要途径。

创新为纲 八个创新开展慈善新局面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进步的源泉。

一年来,郑州慈善总会以“八个创新”为指导,开创了郑州慈善的新局面。

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履新之时,便提出“八个创新”的思想: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慈善激励机制、创新慈善募捐体系、创新慈善救助机制、创新慈善宣传模式、创新慈善志愿者管理体系、创新慈善透明方式、创新内部管理。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郑州慈善工作处处有“新招”:

慈善募捐新气象:郑州慈善总会通过加强与爱心企业的联系、创新搭建慈善募捐平台。加强走访联络促募捐,开展了总会领导慰问爱心企业系列活动,先后走访了郑州日产、啟福置业、康利达集团、祝福房地产、郑州银行等爱心企事业单位,形成了“总会关心企业,企业支持慈善”的良好局面;创立慈善基金,先后成立了“中原医院医疗救助慈善基金”、“瞬间缔造完美新视界”——郑州新视界眼科医疗救助慈善基金、“郑州聋艺画廊助聋创业慈善基金”,目前,有20余支基金正在运行,类型包括医疗救助、助学培训、网络宣传、特殊群体关爱等;创新建立“爱心基金及爱心银行”,促进慈善募捐社区化,以授权募捐的形式,鼓励各慈善志愿者工作站自筹自募慈善专项基金,遵循“谁募集谁使用”的原则,配合慈善总会匹配的爱心资金,共同支持各工作站开展慈善活动;坚持发扬“人人可慈善”理念,促进慈善募捐社会化,通过举办慈善公益活动、开通“慈善捐款电话热线”和“网上募捐平台”,设置捐款箱,举办义卖、义拍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化募捐。

慈善宣传新动向:“互联网+慈善”,郑州慈善宣传工作也有了新举措: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传播慈善理念,一方面传播郑州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另一方面让慈善工作更阳光透明;开展“微公益”,2015年6月,我市首个慈善微公益的网上募捐渠道打通,只需动动手指,市民便可进行慈善捐赠。截至目前,我市共有9个项目开启了“微公益”募捐渠道;拍摄慈善微电影,今年,一部以退伍老兵为主题的微电影进行了发布,这是我市第四部慈善微电影,用电影来传递慈善理念。

慈善救助新方向: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郑州慈善总会启动了“慈善有爱 致敬老兵”的系列活动,号召全市慈善志愿者行动起来,寻找身边的抗战老兵,记录他们的故事,为他们拍一张全家福,圆他们一个梦想。同时,还成立了我市首支“关爱老兵”慈善资金,注入善款50万元。

项目为基

33个慈善项目为困难群众“托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郑州慈善总会将慈善救助的范围不断扩大,秉承着“安老、抚孤、助学、济困”的原则,以慈善项目带动慈善救助,促进了慈善工作的扎实开展。一步一个脚印,筑成了“慈善之堤”。

2014年底,郑州慈善总会公布了2015年的“慈善项目”,为顺应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改革创新需要,更大发挥慈善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特别作用,通过整合社会扶贫济困资金,突出安排了困难群众救助项目,涉及安老、助学、助困、助残、助医、心理援助、慈善文化建设、困境儿童援助等8个方面,投入善款2000余万元,基本覆盖全市弱势群体,预计将使我市20万弱势群体受益。

在中牟一个普通的村庄里,14岁的魏广胜正在读小学二年级,虽然比同班级的其他孩子大了不少,可是他的脸上时常带着满足的微笑。这个男孩,一岁半的时候被诊断为先心病,可是家庭实在困难,维持生计已经不易,孩子的手术费用根本筹集不起来。2014年,一次“慈善周周行”中,郑州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发现了这个13岁的男孩,他面色黑紫,被称为“紫面男孩”。为了给孩子筹集手术费,郑州慈善总会联系了以心脏类手术著称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方和郑州慈善总会一起,先后两次为魏广胜做手术。今年3月,第二次手术结束后,魏广胜终于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模一样了。这,正是郑州慈善总会“善行绿城”之“心的呼唤”——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慈善项目的救助范围。一个生命,因为这个慈善项目而恢复了生动。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以往救助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的基础上,郑州慈善项目也不断创新:为有才华的聋人提供平台,郑州慈善总会与郑州市聋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聋艺画廊”——聋人创业慈善项目,以聋艺画廊为平台,联合广大爱心企业团体通过培训、扶持等手段,帮助有志向、有梦想的聋人朋友立业,在全国各地开办画廊,尝试建立造血型项目,帮助更多的聋人走上自强的道路;让贫困肢残人士走出家门,与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共同开启“慈善义肢 助力前行”残疾人援助慈善项目,慈善总会捐赠150万元,支持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以三年为期实施此项目,预计三年有300名残疾人将受益,重返正常生活;为贫寒学子圆梦,联合晨露国际共同为低保家庭圆梦,设置“梦想之旅”慈善项目,针对户籍为郑州市、品学兼优、失去家庭关爱、处于困境中的初、高中生,为他们提供到国外学习的机会;为大病患者助行,“善行郑州 暖冬行动”——让爱走进小天使、关爱儿童血液病救助活动,为21名受助血液病患儿代表发放60余万元救助基金;与市肿瘤康复协会合作设立的“善行绿城”——“爱友新希望”癌症患者康复救助慈善项目,捐赠10万元,指导培训癌症患者术后康复;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开展的“善行绿城”之重大眼病慈善救助项目,总投入50万元,为各类家庭贫困的眼病患者恢复视力……

33个慈善项目,2000万善款,20万困难群体,具体的数字前,爱心涌动。

透明为魂

审计监督严格资金管理

阳光透明的资金管理,是慈善事业的“诚信”,是慈善事业之魂。只有将慈善在阳光下运作,慈善之花才能得以盛放。

郑州慈善总会坚持接受审计、监督、公示等系列措施,让郑州慈善明明白白地运行。

每个月,郑州慈善总会都会通过官网公布当月捐赠明细和救助明细,确保每一笔善款都能在“阳光”下接受监督。

每半年,郑州慈善总会都将组织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工作者、普通市民、项目合作单位等人组成的慈善监事会,走访各个慈善项目,监督项目进展情况,查看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在《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上进行公示,每一笔善款的来源和支出都写得清清楚楚。

2014年,在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郑州慈善总会荣获透明慈善卓越组织奖。这也是对郑州慈善工作透明规范化管理的又一肯定。

实践为器

努力谱写郑州慈善新篇章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只有将理论践行于实践当中,才能开出璀璨的花朵。郑州慈善总会带动着县(市)区各慈善组织,将善事做到实处,将善行洒向每个角落。

慈善志愿者在实践。76个慈善志愿者工作站,他们遍布郑州的各个角落,笃行着“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在二七区幸福社区、西彩社区,志愿者为社区老人举办“让心理学走进我们的生活”心理讲座;在黄河富景生态园,志愿者组织市民种下绿树,开展“我栽一点绿益,还您一片蓝天”公益慈善植树活动;在农村,市民政局“益民”慈善志愿者工作站的3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慈善志愿者举办“共聚爱心 益暖五保——郑州市民政局‘益民’老干部慈善志愿者慰问新密市袁庄乡困难群众”活动;在学校,“小水滴慈善志愿者工作队”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具,并教导他们做手工;在街头,郑州骑行的慈善志愿者一路传播绿色生活理念,一路传递慈善理念;在科技馆、地质博物馆,慈善志愿者带着留守儿童看大美郑州…… 6万名慈善志愿者,活跃在郑州的每个角落,用自己所长,做着力所能及的慈善之事。

基层慈善组织在实践。在上街区,社区活动中心,有一面小小的“微心愿墙”,困难群众可以写下自己的愿望,也许是贫困儿童想要的一个新书包,也许是孤寡老人想要的陪伴,如果其他市民愿意,便可以领取这些心愿,圆他人的梦想;在荥阳,开展了“全民悦读 点亮人生”爱心图书项目,为贫困小学建立图书馆、捐赠图书;在二七区,十多个爱心超市,可以为困难群众提供便宜或者免费的生活用品……各个基层慈善工作站,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需,将慈善工作做到了百姓家门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每一个进步,背后是无尽的汗水;每一次突破,背后是无尽的努力。

然而,慈善事业非做不可,除了切实帮助了困难群众,还传播着“郑”能量,这种能量,激人奋进,给人温暖,促人前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