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秋种
全面展开
大学生村官服务队奔赴生产一线
田间地头话秸秆
巩义南部山区
旅游通道“点亮”路灯
荥阳高中选出9名功勋教师
登封举办素食文化节
三秋机收基本结束
中牟举行慈善日集中捐赠
新郑城关乡镇区改造启动
荥阳公交进入刷卡时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田间地头话秸秆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吴素静

三秋时节,田地里一派热闹景象。

10月14日一大早,登封市颍阳镇颍东村头,65岁的韩新水正满头大汗地往路边堆秸秆。

“往年秸秆偷偷烧过,但是烧过秸秆的地方麦苗长出来的都矮,还长得不好,其他没烧过的地方,长出来的麦苗都是鲜亮亮、沉甸甸的。”老韩不禁感慨地说。如今,老韩再也不烧秸秆了,“放在路边会有合作社的人来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地里的庄稼也长得好了。”

记者在颍阳镇北寨看到,“禁烧秸秆,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全面禁烧”的宣传标语贴满了围墙、大树,道路两边堆放着大量的作物秸秆,几辆写着“秸秆回收专用车”的大卡车来回奔波,收集路边的秸秆。

正在忙碌地往卡车上装秸秆的郭占国是颍阳镇蓝天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长,这段时间也是他最忙的时候。 他一边干活儿一边与记者聊着:“回收秸秆是重头戏。回收的秸秆经过加工,质量好的提供给周边的牛羊养殖场作为饲料,质量不好的提供给电厂、造纸厂,一天能收100多吨呢。”他说,为了减少秸秆焚烧,合作社还出动了9辆卡车、3辆铲车,专门在田间地头及主要干道巡回清理废弃秸秆,进行回收。

记者走进颍阳镇赛诺养殖公司的秸秆收购站,同样看到一派繁忙的景象:10多辆满载着秸秆的机动三轮车排着队等待称重,远处草场上的秸秆堆砌得像小山一样。“我这车秸秆可以卖六七十块钱,卖点钱还能买化肥。”正等待过磅的张现章说。他从玉米收割以来就开始运送秸秆,自己的秸秆运完了就收集路边的,一天能送两车到收购站。

登封市禁烧办负责人刘国强告诉记者,今年,该市禁烧办动员全市25家农机合作社,通过秸秆还田的方式把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还田率大概在70%;对无法还田的秸秆,动员28家有规模的企业进行青贮作为牲畜饲料,预计消化秸秆10万吨左右。同时,对无法青贮的路边堆积秸秆,有些企业把它回收回去之后粉碎压块然后送到电厂,这一块大概会消化两万吨秸秆,通过这种方式力争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