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荥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一条心 两家亲
慈善阳光温暖千家万户
“文明餐桌”融入日常生活
治理占道经营还路于民
54名少先队辅导员上岗
综合整治城市环境
购买服务便民利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启善时代 传播“郑能量”
慈善阳光温暖千家万户
管城区金秋助学活动救助困难大学生。本报记者 王思俊 摄
昨日上午,中原区“郑州慈善日”爱心捐款,现场募集善款突破500万元。本报记者 孙志刚 摄

本报记者 栾月琳 党贺喜 孙志刚 王思俊 刘伟平 文/图

慈善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慈善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愁;慈善倡导“以人为本,慈善为怀”的社会互助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慈善让失学孩子圆求学梦,让孤寡老人安度晚年,令贫困家庭燃起生活希望。

近年来,我市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各界善心为民,善举济世,踊跃捐赠善款,承担社会责任;各级慈善总会以“安老、抚孤、助残、济困、助医、助学”为中心,积极开展各种救助活动,切实肩负起了慈善事业扶危济困、拾遗补阙的社会使命。

金水区

慈善滋润群众心田

10月12日上午,金水区机关干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捐赠活动。区四大班子领导和区直机关各单位、各街道办事处代表共300多人慷慨解囊,爱心捐款达到130万元。

金水区将慈善活动贯穿于全年,而且形式多彩化,途径多样化。慈善资金从哪里来?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和居民都是主力军,当天的捐赠仪式结束之后,各办事处还在陆续募捐当中。

此外,金水区还创造性地在辖区设立四个“慈善超市”,全年365天运行。今年以来,慈善超市共接收慈善捐赠物资及善款74907元。该区51个慈善三级网络工作站也积极接收社会捐赠,集仓储、发放为一体,自成立以来共接收捐赠物资及善款10余万元。

广纳“良心钱”,还要管好“良心钱”。金水区慈善总会表示,将尽快督促善款进账,对于“慈善日”捐赠的善款,区慈善总会将做好日常监督工作,严格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办法,遵循公开、透明原则,明确善款使用动态,将善款使用落到实处,联合各办事处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慈善活动,切实解决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使辖区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区委、区政府的关怀。

二七区

“一日捐”活动覆盖全区

近日,二七区慈善总会收到了一封来自郑州师范学院学生陈若星(化名)的感谢信。陈若星去年考上大学,今年弟弟也考上大学,学费让这个生活困难的家庭一筹莫展。得知情况后,二七区慈善总会送去1万余元助学金,解决了陈家的燃眉之急。

二七区慈善总会以“安老、抚孤、助残、济困、助医、助学”为工作宗旨,在全区开展大规模扶贫济困献爱心慈善募捐活动。在今年“郑州慈善日”活动中,二七区慈善总会开展了“携手跨越,放飞梦想”关爱品学兼优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项目,共为125名寒门学子捐助善款130余万元。

通过职能部门、乡(镇)办建立的18个慈善工作站,社区的159个慈善联络员,公共单位的120名兼职慈善联络员,二七区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三级救助网络,慈善“一日捐”活动覆盖全区。

“慈善日”募捐近500万元

管城区

13日上午,管城区举行“慈善日”募捐活动。区四大班子领导现场捐款10200元,教体局捐赠30余万元,紫荆山南路办事处捐赠50万元,南关办事处捐赠16万元,二里岗办事处和东大街办事处分别捐赠14余万元,金马紫东钢铁园、郑州绿都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纷纷捐赠。本次募捐活动现场募集善款近500万元。

“涓涓溪流汇成江河,点滴爱心传递着正能量”。近年来,管城区委、区政府在全区积极引导树立慈善理念,慈善活动日益活跃。慈善事业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愁。慈善事业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坚持“依法组织、广泛发动、坚持自愿、鼓励奉献”的原则,多方募集慈善资金,策划实施慈善项目,大力普及慈善文化。区属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要带头捐出一天的经济收入,参与率达到100%;积极调动辖区企业、经济组织等踊跃参与,参与率达到100%;学生捐出一天的零花钱,全社会参与率不低于95%。

4年来,管城区先后募集善款1640万元,在“抚孤、助学、助残、济困、助医”等方面举办慈善救助活动,发放救助金1179余万元。

中原区

慈善救济惠及百姓

滴水汇江河,大爱惠万家。昨日,在中原区举办的“郑州慈善日”爱心捐款活动中,中原区各街道办事处、委局及辖区爱心企业等单位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已募集善款突破500万元。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原区慈善工作深得民心。自2014年以来,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409.77万元。截至目前,该区慈善总会用于慈善救助的资金共计95.5万元,正在开展的慈善项目预算资金115万元,预计年底前投入救助的资金累计突破3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000多人。

中原区慈善救助正形成常态化和节日性救助多元化格局。依托各街道慈善爱心超市,按照每个街道每月20人,对辖区内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孤寡老人、孤儿、低收入等困难群体,救助100元的生活必需品。启动中原区“救急难”大病救助慈善项目,确保了辖区内因患特重大疾病、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而使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及时得到救助。截至7月份,辖区内有126人受到救助,救助资金17.1万元。 在开展的“善行中原、暖冬行动”中,为环卫工人发放棉衣,为家庭困难老人、残疾人发放棉被和米、面、油等,为贫困老师、贫困学生发放救助金,共投入44.9万元,惠及1730余名困难群众。“善行中原、守望青春”救助活动,为家庭困难、成绩优秀的144名青少年发放一年的早餐奶;为患先天性视听障碍、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的36名青少年患者每人救助3000元;为134名家庭贫困的青少年发放运动鞋;为30名自闭症患者提供2000元的救助,共投入救助资金33.5万元。

中原区还不断加快慈善网络建设。实现了街道有慈善分会,社区(村)有慈善工作站的建设目标。目前,中原区12个街道都建立了慈善分会,91个社区、34个行政村建立了慈善工作站。10月15日上午,在慈善捐款的同时还表彰了郑州燃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十大慈善企业家”,宋增喜等7名“中原区慈善之星”及西流湖街道办事处、林山寨街道办事处等12家慈善工作优秀单位。

惠济区

“慈善村村行”扶贫济弱

“真没想到咱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接过新房钥匙,惠济区古荥镇马村的张增云、程秀珍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

张增云、程秀珍夫妇的独生儿子长期在海防服役,由于年老多病,劳动能力差,家中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年久失修。去年春节前夕,惠济区民政局、区慈善总会在走访中了解到张增云的家庭困难,上报区政府后开始对老人的旧房进行修缮。在民政系统“爱心献功臣”工程和区慈善总会善款资助下,两位老人如愿住上了新房。

2009年惠济区慈善总会成立以来,不断探索,积极创新,逐步形成了全民参与、组织健全、管理规范、运行流畅的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群众和企业开始理解、关注、支持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惠济慈善”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在惠济区,提起“慈善村村行”,村民都竖起大拇指。以“安老、抚孤、助学、济困”为主题的惠济区“慈善村村行”活动,以其新颖的形式、透明的操作和直接有效的救助,每到一处都受热烈欢迎。作为惠济区慈善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慈善村村行”被评为首届“郑州慈善大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据统计,自启动“慈善村村行”以来,惠济区累计开展96站救助,救助各类特困村民、贫困学生856人,发放各类救助物资总值近13万余元,发放救助金25.39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