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贫弱群体
撑起一片公平正义的蓝天
法学界知名专家来郑
为检察机关干警“充电”
全省乡村旅游“标兵”出炉
关注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1021经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注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重点发展5大类农业产业集群

本报讯(记者 李娜) 昨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作的关于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市紧抓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个战略机遇,不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据了解,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为进一步科学谋划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布局、发展路径和模式,我市高标准编制了《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制订了行动纲领。2014年,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出台了《郑州市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2014年至2015年,市财政共下达贴息资金8850.8万元,扶持项目115个,加快了龙头企业发展步伐,促进了有效投资的稳步扩大。

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61家,上市企业4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在全省居首。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型企业467家,营业收入1805亿元,其中经认定的127家加工型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0亿元,培育出了三全、思念、白象、好想你、金星等一大批叫响河南乃至全国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报告指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发达地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核心竞争力。持续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重点发展种养加工、农业流通、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涉农服务等5大类型的产业集群。强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鼓励加工类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关联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

今年投入2000万元开展大宗食品抽检

本报讯(记者 李娜)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大宗食品抽检合格率稳步提升,食品安全总体状况趋稳向好。昨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将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进行了报告。

据了解,我市是食品生产大市、流通大市、消费大市。目前,全市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188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27万亩,规模以上养殖企业3100多家,认证登记“三品一标”966个,拥有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930家,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44461家(包括乳制品经营单位1372家),餐饮服务单位17523家。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2.62亿元,同比增长11.15%。我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和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今年年初,我市先后印发了《郑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和《郑州市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各项重点工作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在117家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和71家大型超市建立了检测室,派驻374名检测员,每天对所销售的农产品开展市场准入检测监管,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无害化销毁。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治理,先后下达《监督意见书》2744份,责令整改2039家;对全市300家大、中型餐饮单位后厨关键岗位安装视频设施,营业场所显著位置配备显示屏,打造透明后厨环境。

此外,今年市财政还投入2000万元开展大宗食品抽检工作。市政府食品安全办、食药局又与郑州报业集团旗下媒体中原网签订“大宗食品抽检宣传项目合作协议书”,在中原网首页开设宣传专栏,通过媒体和网友互动,让网友参与到大宗食品抽检工作中来,更大限度发挥抽检工作效能。

散客天天游郑州项目有望年底试运行

本报讯(记者 李娜)昨日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旅游总收入达683.36亿元,同比增长11.14%。国庆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39.612亿元,同比增长11.3%。

我市旅游产业在“全域旅游”上,不断推动旅游和农业发展的互促共进,开展“一村一品”试点建设,今年8月,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乡村旅游“千百万”品牌名单,二七区樱桃沟景区、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榜上有名,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此外,新郑市隆馨农家乐园等5家农家乐,被誉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旅游和工业发展的共赢方面,加强宇通客车、金星啤酒集团等旅游示范点的宣传力度,策划推出观光+考察等旅游新产品;旅游业和服务业方面,不断加强旅游业和信息、金融、广告、保险等行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旅游不仅要有过硬的自然或人文风光,还要宜游。对此,市政府把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作为2015年的重点工程,目前,该项目的公开招标工作已经结束,中标单位正在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文本。同时,我市还同步启动了面向散客群体的天天游郑州项目、全域旅游宣传品策划制作等项目,预计年底前可试运行。

据悉,我市将力争到2020年,接待境内外游客数量超过1.3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165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