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重阳送暖抗战老兵
多种渠道排查黄标车
多家医院开展敬老活动
交警集中查处黄标车
建筑工地扬尘“随手拍”
金秋菊展 公园争艳
你养我长大 我陪你变老
弘扬孝老爱亲
争做最美家庭
百名老人“地书”会友
节日厚礼献老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你养我长大 我陪你变老
孝,是体谅理解孝,是贴心陪伴

本报记者 李娜 实习生 肖晓菲 通讯员 月朋 秦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2013年7月,《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其中,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社会巨大关注和争论。中国有悠久的孝老传统,作为一种家庭伦理观念,它既是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黏合剂,更是老人情感上心之安处的寄托。

昨日,市妇联、市文明办联合表彰了全市“最美婆婆”“最美媳妇”“最美子女”。在重阳节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几位“最美子女”,看看他们如何行孝道。

孝,是悉心照料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我们身边就不乏多年在病榻前照料父母的孝子孝女。

新郑市城关乡中心学校的高拾周就是其中一位。高拾周今年56岁,是家中的长子,还有4个妹妹。2000年5月1日,高拾周的父亲突然得了脑梗塞,虽经医院多方诊治,还是落下偏瘫的后遗症,他的母亲由于年轻时过度劳累,如今也患有冠心病、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为了给父亲看病走遍了全国,15年来,高拾周每天早上起床的固定程序就是,为双亲准备早餐、伺候父母起床,给父亲洗脸、按摩、端饭、端水、拿药,等一切工作完毕后自己才匆匆赶去上班。晚上回来,第一件事就是问父亲、母亲当天的情况怎么样,然后给父亲端饭、端水、拿药、洗脚、伺候上床睡觉。为了给父亲按摩,他专门买了按摩书籍跟着学……

“父母生养了我们,照顾他们是分内的事,我不觉得自己做得有多好,因为这是我们做子女应该做到的事情……”谈起十多年的生活,高拾周觉得很值得。

孝,是体谅理解

今年31岁的杨洁是个“80后”,她是全国“最美家庭”马昕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第三代成员中的老大。

“在我看来,孝敬老人首先要体谅和理解他们,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没有权利让老人一生都为我们奉献,我们应该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其次,我觉得孝敬老人就要做好自己,做一个越来越优秀的人,父母才会从心里感受到骄傲。”杨洁说。

1996年,杨洁的父亲患病离世,留下母亲和姐妹三人相依为命。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让原本经济不宽裕的农村家庭一时间难以为继。两个妹妹还小,还需要别人的照顾。父亲的骤然离世,母亲整天郁郁寡欢,去医院诊断是轻度抑郁症。为了帮母亲分担压力,她学习之余主动承担家务和农活,照顾幼小的妹妹。

时间一天天过去,姐妹们在不断长大,而母亲却在慢慢老去。杨洁心里明白,只有让母亲有了依靠,她才能逐渐从阴影里走出来。于是,她耐心地做母亲的工作,动员妹妹们一起支持母亲再婚。一年后,母亲组建了新的家庭,家庭氛围和经济条件在大家的努力下逐渐好转,母亲的脸上有了笑容。两个妹妹跟继父、几个哥哥相处得非常融洽,全家其乐融融。

不仅如此,杨洁还认为,做更优秀的自己,也是孝道。杨洁和丈夫白手起家,目前拥有自己的广告公司,还带领着家里其他同龄人一起创业。

孝,是贴心陪伴

在管城区,人们经常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推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散步,两个人的年龄加起来足有170多岁——这便是76的邹凤花和她101岁的父亲邹长景。

为照顾好百岁的父亲,邹凤花没少下功夫:每天5时起床,先给孩子做早饭,孙子上学后,便开始为老人单独做早饭;8时30分叫醒老人,为他穿衣、梳洗,将饭一口一口地喂到老人嘴里。生活中,邹凤花总是挑老人爱吃的蔬菜瓜果,变着法地做给老人吃;老人牙口不好,就把鸡骨、鱼刺全都挑出来,把肉喂给老人吃。老人腿脚不方便,夫妻二人省吃俭用给老人买了一辆崭新的轮椅,邹凤花每天为他翻身、擦洗,怕老人闷得慌,就时不时地推着轮椅带老人四处逛逛看看……

“老年人的今天,就是中青年人的明天。大家都应当怀一颗感恩的心关爱和孝敬老人。老人年龄大了,就需要有人陪着,我们做子女的,一定要经常陪伴他们,他们怕孤独。”邹凤花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