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甜疙瘩
坝上秋晨 王国强 摄影
重阳诗文贺寿
退隐佳联
王文治书法
伶仃洋回望
子剑原来是老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子剑原来是老乡

王继兴

我原在一所中学教书,1964年暑假调到郑州晚报社副刊部,职责是主办杂文专栏“晚话”。

我与美术组同室办公。美术组也只有仨人, 除轮流值班负责报纸版面美化外,老画家龚柯分管国画,张国器分管漫画,曾凡恕分管速写等。国器先生总是把漫画来稿琳琅满目地挂在他座位右边的墙上,需要发稿时就伸手选一幅。

那时候,全国的漫画创作十分繁荣,各家报纸都经常发漫画,特别是世相讽刺漫画和国际时事讽刺漫画。人民日报的文学副刊版多年开有一个专栏,是池北偶(原名谭文瑞,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和华君武、丁聪、方成以及英韬、江帆等著名漫画家联袂推出的“诗画配”,堪称珠联璧合,极显辛辣深刻,特色独具,影响广泛。许是受此启发,一天下午,国器先生从墙上取下一幅漫画准备组版,笑着问我:

“你给配首诗如何?”

“我?”我有点犹疑。

“别客气。杂文、漫画、讽刺诗,本来就是一家嘛!”他指的大概是这几种文学艺术形式的批判功能和讽刺功能。其实,这三者有共性,也各有个性。好在我平日除杂文外,私下也爱鼓捣几句小诗,既然他这样看重我,对我也是个锻炼的机会,便道:“那我试试吧!”

细看画稿,是幅国际时事漫画。当时,越南战争正硝烟弥漫,由于美国政府的支持并直接派军队参加,使得战争不断升级。该漫画是揭露和抨击美国罪行的,内容和构思都好。作者署名“子剑”,我凭主观猜测,一定是个笔名。经认真斟酌,我套用元曲“天净沙”为之配了几句小诗,并临时拟了一个笔名“王枫”,因为我特别喜欢“霜浓色愈浓”的枫树。

国器先生看了诗稿,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好!”

这一个“好”字,把我捆在了他的漫画上。此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把郑州晚报折腾停刊,其间我曾为不少漫画作者的作品配过诗,子剑的作品更多一些。我署的笔名时常变换,“王枫”二字用得也多一些。我们就这样合作了多年,却一直不曾相识。

郑州晚报停刊后,我被调到了河南日报社。岁月倥偬,整整20年后,在一次全省的国画展上我遇到了一位名叫“崔子剑”的先生,促膝叙往,越谈越深,豁然相互指着对方:

“你就是当年画漫画的子剑?”

“你就是当年那位配诗的王枫?”

再谈,才知道我们还是同乡,两个村庄相距不足5华里。他比我年长一岁,我们都是小学毕业后跑到郑州来考初中的。啊啊,神交尚年轻,相识鬓已苍,令人无限感慨!

子剑不仅早年漫画画得好,步入中年后国画也画得相当出色。国画中,他既画人物,也画山水,更擅花鸟。由于佳作迭出,所以盛名日隆,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担任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慈善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等多项职务。年近花甲时,他的绘画题材和风格蓦然突变,相对集中于画虎了,有人甚至称他是“中州虎王”。2008年岁临古稀,他的虎作结集出版前约我作序,我在序文的末尾,拟了一首“浣溪沙”相赠,曰:

笔似剑舞墨如浪,

落纸无声风即狂。

豪气化作兽中王。

痴心丹青求索苦,

倾情砚田耕耘忙。

岁月嘉奖两鬓霜。

神交多年不相识,子剑原来是老乡!——由此,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情谊,确乎如水,足堪回忆!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