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王宽家”:从爱暖中原到情动中国
感动你我,就是“感动中国”
全省首例因超载
运客司机被刑拘
想生二孩?八大配套热点您先看看
习近平就俄客机失事
向普京致慰问电
互联网+警务服务平台上线
本周阴雨为主
周日迎来立冬
我市举行集中宣传活动
提升民众反间防谍意识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
须领证方享税费优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爱出者爱返 福往兮福至
“王宽家”:从爱暖中原到情动中国
福往兮福至 爱心不孤单
央视记者李航采访王宽夫妇
辽宁卫视记者采访“王宽家”故事
福星儿童基金会代表给王宽夫妇送来牌匾
北京晚报推出“王宽家”报道专版

郑州全媒体记者 董黎 张翼飞 左丽慧 殷海涛 梁艳 陈曦 文/图

10月底,一场冷雨之后,郑州气温陡降。

他们顶着秋末冬初的这第一场寒流而来,从北京、从辽宁,从央视、从京媒……他们,有的是报纸记者、有的是电视台记者,都被郑州全媒体持续报道的“王宽家”的故事所感动,从四面八方奔中原而来,为“王宽家”而来。

这些人也来了,因为感动,有的送来了温补的羊肉,有的送来了表敬意的牌匾,有的表示要长期为两位老人提供爱心按摩……

还有他们,曾经的爱心同路人,相助的,受助的,前脚后脚地也来了,他们想向来自各地的记者述说他们和“王宽家”的故事,述说内心多年的感动。

爱出者爱返,福往兮福至,王宽夫妇的至善大爱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爱心回响”。这个爱心家庭的故事,在郑州全媒体持续一个月的热切关注下,引发了央视等全国媒体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情感共振,让“王宽家”,从爱暖中原的郑州故事,成为情动中国的感人佳话。

央视慕访“王宽家”

感赞“中原有大爱”

10月26日,来自中央电视台12套《热线12》节目的两位记者李航和刘畅,到“王宽家”采访。

李航说,他们被“王宽家”的这种超越亲情的爱感动,慕名而来。郑州全媒体连续报道的“王宽家”的故事,令每天都在寻找合适选题的她,一看到就再也无法释怀。从9月底看到第一篇起,就一直在关注着后续报道。她坦言在央视工作9年了,全国各地的爱心善举采访过不少,但王宽夫妇17年忘我无私的育孤历程,仍然深深打动了她。她直赞:“中原有大爱!”

《热线12》是国内第一档大型公益服务互动类直播节目,栏目坚持报道“有温度的故事”。李航说,“王宽家”就是最有温度的故事,非常符合央视一年一度“CCTV慈善之夜”的入围人物条件。该项活动是继“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消防员”“寻找最美村官”之后央视举办的又一大型公益活动,主题就是寻找凡人善举,倡导践行慈善精神,节目最后将评选出10位“CCTV年度慈善人物”,堪比“感动中国”节目的影响力。

在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郑采访之前,10月13日,《北京晚报》总编辑任欢迎派记者白更到郑州采访“王宽家”。经过两天的感动采访,《北京晚报》在10月15日的A23版推出了《曾是豫剧名家,17年收养6个苦孩子—— 一对老夫妻的故事》特别报道,向首都人民深情讲述了郑州“王宽家”的故事。

文章最后一段写道:“虽然王宽家的房子不宽敞,但孩子们觉得温暖……收养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独立生活。孩子们没有忘记爷爷奶奶,每个周末,都有孩子来家里探望他们。王宽、王淑荣的故事,不仅在郑州、河南家喻户晓,甚至已经传遍全国。”

白更表示,写完这篇报道,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采访多日后,感动还时时涌上心头,他反复表示:“这对老艺术家的爱心境界,令人肃然起敬。”

这种感动和敬意,也是辽宁卫视《故事大王》栏目组记者荀颖和李欣的采访感受。

“有人会觉得这个非亲家庭是不同于平常人家的,但是我们在采访中发现,王宽夫妇没有觉得自己是‘收养’,孩子们长大了是在‘回报’,他们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长幼之情、亲人之爱。”她们在王宽家采访了整整3天,拍摄王宽一家的生活,从日常起居到“卖艺”茶楼的重访,从温情满满的“大团圆”到如今各自忙碌于工作岗位的孩子们。

荀颖说:“‘王宽家’虽然血缘不同,但相同而深厚的伦理情感,感恩、博爱、善心共举的家庭风气,是最打动我的。”几天采访下来,她已经由衷地改称王宽夫妇“爷爷奶奶”:“这样的爱心典型,现在的社会太需要了,我们的职责就是把王宽家这种爱的影响力,撒播到社会更多的角落!”

郑州降温的第二天,王宽家来了一位“羊肉哥”。

“羊肉哥”叫孙合理,他是个古道热肠的汉子,在郑州有一家羊肉店,今年2月份,他就在店门前挂出过“关爱残疾人,免费送羊肉”的条幅——残疾人和低保对象只要带上相关证件,就能到他店里领到羊肉。

国庆节后,他从《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看到了“王宽家”的报道,大受感动。天气一冷,他坐不住了,找到王宽家, (下转二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