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铁画银钩笔笔有力
11月,爱意满满
给优秀国产片更多“氧气”
“草根男神”是如何炼成的
零点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焦述新作《审判》
揭示权力与法律的博弈
首批河南省稀有剧种
抢救丛书出版
《都市阳光》演绎
新生代农民工的“中国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都市阳光》演绎
新生代农民工的“中国梦”

《都市阳光》演绎

新生代农民工的“中国梦”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实习生 刘锦丽

作为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的展演剧目,今晚,郑州市豫剧院创排的现代剧《都市阳光》亮相苏州,接受全国观众和专家的检验。作为郑州市打造的又一部大戏,该剧有何亮点、看点?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联手打造新豫剧

据了解,《都市阳光》主创团队的组建秉承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原则,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组成了主创班子:由罗怀臻担任文学顾问、国家话剧院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陈涌泉为编剧、李杰为导演、耿玉卿为唱腔设计,优秀青年演员袁娜和王震领衔主演。该剧经过对剧本十余次专家研讨、修改,于去年下半年搬上舞台,先后荣获第六届黄河戏剧奖金奖、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都市阳光》着重展现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的心路历程,它歌颂了真挚的爱情,颂扬了农民工不畏艰辛的创业精神,努力在大时代背景下,聚焦小人物的心灵世界;透过小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大时代精神。

打破传统寻创新

导演李杰告诉记者,《都市阳光》的创作历时三年之久,“让古典豫剧现代化、农村豫剧都市化、现代豫剧时尚化”是主创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力争通过现代舞台手段的演绎和解读,使该剧成为雅俗共赏、城乡共喜的现代新豫剧。

谈到剧目的突破创新之处时,李杰表示:“《都市阳光》不同于以往的现代戏,它写的是当代千万大军进城务工之后,农民工们的生活、情感、思想、家庭等。这部戏更多的是关注当下,传统的语言、舞台样式、旋律在听觉、视觉上都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为此豫剧院的工作人员做了很多尝试。比如说舞台没有用写实的背景而是用冰冷的水泥墙,音乐没有采用传统豫剧的三大件,而是管弦乐团、民乐团、爵士乐团的结合,这都增添了很多现代元素。”诸如这样的创新小细节,在剧中随处可见。

当谈到受邀参加中国戏剧节时,李杰说,本次戏剧节取消了评奖环节,如果只是为了评奖创作一部剧,也会增加很多非艺术成分,“得到认可是好的,但不能让戏剧成为评奖的工具,要做纯粹的艺术、能为社会服务的艺术。一个艺术工作者应该用纯粹的目光关注当下,打造更时尚、更贴近生活的剧目”。

青年演员挑大梁

《都市阳光》不仅在唱腔、舞台、服装、音乐上有所突破,更大的亮点是青年演员挑大梁,老演员甘当绿叶。

当谈到为何演员都是年轻人时,郑州市豫剧院院长高新军说:“这部剧讲的是年轻人进城务工之后的变化,要彰显新时代的朝气,老演员可能会演得很好,但他们身上缺少朝气,另一个原因是要给年轻人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会给人很大的惊喜。”他表示,希望将把《都市阳光》打造成既能固守本地、又能走出河南;既能在剧场演出、又能下乡演出;既能在市场上受欢迎,又能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优秀豫剧作品。

记者在排练现场采访了主演袁娜娜,她说:“朵朵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农村姑娘,她善良、朴实,为他人着想,很无私的一个人。我是城市里长大的姑娘,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经常走到大街上或者在电视里寻找农村姑娘的影子,揣摩她们的状态。”为了《都市阳光》能在苏州完美亮相,袁娜娜每天都练动作、记台词,她表示,会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展示给大家一个完美的“朵朵”,让省外的观众记住这个剧,记住这个阳光的故事。青年演员王震表示,他特别珍惜这次把河南的文化带到苏州、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戏曲的机会。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