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这 “五大发展”理念将引领“十三五”发展方式从五个方面实现重大转型:从过去高度依赖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要素驱动及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发展转向协调发展;从高污染、单纯追求GDP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向遵循自然规律的绿色发展;从低水平的开放转向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从不公平、收入差距过大非均衡发展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共享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五大理念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支撑。
——创新是发展的动能。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全会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等方面对创新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方面,“创业”和“创新”是一对孪生兄弟,“双创”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是推进创业创新浪潮的重要抓手。在拓展发展新空间方面,要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创新发展必须立足全局,发展经济轴带有利于实现从片状区域单独发展向区域间相互带动发展转变。在构建产业新体系方面,要通过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和“网络强国”是五中全会在创新发展方面提出的两个强国目标。
——协调是发展的基调。全会强调,坚持协调发展,重点促进城乡区域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协调发展旨在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具体而言,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使各发展主体成为一个整体,发挥合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转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善民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质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协调。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全会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会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与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绿色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
——开放是发展的大势。全会强调,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开放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国与世界对接、以对外开放倒逼国内的改革。
——共享是发展的目标。全会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实现共享发展,关键是解决7000万人如何脱贫的问题。为此,全会提出的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受,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等对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的整体性贫困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全会还提出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现在全国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有几千万留守妇女和几千万留守老人,要使其基本生活、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得以保障,平等享有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共享发展中,全会关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保等民生问题,重申居民的收入和经济增长要同步的任务。通过多项举措的实施,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共享发展。(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