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周嘉宁:
在密林中成长
刀刀狗:做更好的自己
怀念唐玉润
周国平: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
豫剧首次走进香港知名大学
电影中的“品牌”事
本报邀您看“007”
诗词朗诵纪念陆游
交响盛宴奏响艺术中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周嘉宁:
在密林中成长

周嘉宁:

在密林中成长

青年作家周嘉宁携新作《密林中》做客松社书店,与广大读者共同讨论她理解的青春、困境、梦想、生命。

书名源于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中的一句话。为给这部小说起名字,周嘉宁和编辑讨论了3个多月,起了50多个名字,自嘲“我都能写一本《小说起名词典》了”。周嘉宁说:“我在20多岁时,整个生活状态是一个平原,伙伴可以肩并肩、手拉手地走在开阔的地方,看到彼此,知道彼此在干什么。在平原上往前走时,密林就出现了,走进去后,你知道朋友们还在,但完全看不到他们。你不知道是否能走出去,也不知道前面新的地貌是什么,没有答案。”

谈到这个书名带来的后续影响时,周嘉宁这样答道:“我很庆幸我坚持了这个书名,倒不是它畅销与否,只是我认为这个书名是最符合我的价值观,不做作,我认为我们同时代的人真的是穿梭在密林中,对于密林中的穿梭,我们拥有很多未知,而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

小说的主人公阳阳的年龄跨度从20岁到35岁,最后成为一个迷茫的文学杂志副主编,其年龄和经历与周嘉宁相仿。当谈到书中人物的经历是否是周嘉宁自己的经历时,周嘉宁坦言到,自传性小说是真实的,至今都没勇气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书中有很多自己想法上的投射,通过不同的人物在对话。”在周嘉宁看来,这本书是有变化的,导致变化的是自己的学习而不是经历,“我是一个很宅的人,基本上不出门的,每天自己在家写东西,看电影,看书,我不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人。”

对于作家个人经历与小说人物之间的映射关系,周嘉宁说,这是她经常思考的问题,从《索尔·贝娄访谈录》中找到了答案。她说:“这以后可以成为我回答这样问题的标准答案。当变成小说的时候,作家的生活就成了无名者的事情。一部小说,即使它是自传性的,也不是一部自传。假如作家本人放话出来说某某人物实际上是真实生活中的某某人,读者依然有义务捂住耳朵,充耳不闻,这才是小说的魅力。小说是属于地下的,而非显露于地面上的。”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实习生 刘锦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