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心织女团”温暖社区行
社区文化活动室 居民休闲好去处
“学条例守底线”宣传月启动
依法拆除违章建筑
30多个社区达到一类标准
党组织建在项目上 党旗插在工地上
建成社区充电车棚54个
“互联网+”开启服务新模式
对党员干部实施针对性培训
发动群众管理市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惠济区创新党建模式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
党组织建在项目上 党旗插在工地上

本报讯(记者 栾月琳 通讯员 连敬春)“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惠济区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建服务保障作用,推动宜居、宜业、宜游滨河田园生态文化新城区建设。

创新组织设置模式

把支部建在重点项目上

老鸦陈村作为全市最大的城中村,常住村民16500多人,外来人口20多万。2013年老鸦陈村确定为全市城中村改造重点攻坚村。面对征迁工作复杂、矛盾问题突出情况,惠济区在征迁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坚持“组织建在项目一线,党员引领项目攻坚”,探索形成“项目党建”新模式。

区委将109名干部的组织关系转入征迁指挥部临时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组建入户家访、协议签订、拆迁实施、资金兑付、材料宣传组等11个工作组。小组成员发扬“5+2”“白+黑”精神,吃住在一线,进村入户听民声、访民情、察民意、聚民心,全面参与征迁改造。

机关、社区党员佩戴党徽,深入村民家中宣讲政策;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突击队,深入村组宣讲政策,发布租房、搬家信息,通过贴心服务赢得村民理解支持。

创新活动载体

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惠济区共有36个行政村涉及“城中村改造”和“合村并城”。为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惠济区深入开展关爱征迁过渡群众的“十个一”活动。

一本台账、一本日志。开展走访,摸清征迁过渡群众状况,建立一本台账;干部党员每人记好一本民情日志,详细记录走访排、慰问、帮扶、服务情况。

一个活动场所、一批便民设施。通过新建、租赁等方式,及时恢复村民活动场所;在征迁过渡区建立诊所、商店、维修点,方便群众生活,截至目前36个征迁行政村全部恢复村级活动场所。

一次公益活动、一次集中慰问。每季度在征迁过渡区开展一次政策宣讲、警示教育、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家电维修、健康义诊等公益活动;逢重要节日开展慰问困难村民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公益活动34场次,慰问困难村民290户。

一次党员大会、一次集中党课。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讨论村内重要事项;每季度一次党课,确保征迁过渡期间党员服务意识不弱、服务质量不降。今年以来在征迁村召开党员大会、上党课80余次,组织征迁村民观摩检查安置房21批次。

一支党员服务队、一次情况排查。每村成立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党员特长台账,通过《村情民意报》和公开栏公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情况排查,及时解决征迁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解决群众就业、租房、上学问题860件。

建立党员“红色驿站”

把党旗插在工地上

针对辖区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多、外来务工人员集中情况,惠济区先后在怡丰·森林湖、民安·北郡等项目工地建立10家流动党员“红色驿站”,配备书报刊、投影仪、电教播放机等设备,为流动党员学习、娱乐提供保障。

在建筑工地开展“六个一”主题活动,即:为流动党员每天送一份报纸、每月放一场红色电影、每月组织一场学习培训、每季度上一次党课、每季度交流一次心得、每半年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开展“服务零距离”活动,定期举办建筑技能、安全生产和法规权益培训宣传,让流动党员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设立“党员先锋岗”“质量争优岗”“党员责任区”,鼓励党员建言献策,带动企业发展,推进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惠济区纳入“红色驿站”管理的流动党员达140多人。各级组织部门为“红色驿站”配备图书5000余册,购置娱乐器材80多套,开展政策咨询、维权服务15场,协调兑付农民工工资1600多万元,开展安全生产培训3000多人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