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当好农民健康守护者
河南百强乡镇
新郑占据6席
新郑集中供热
正式开始
黄标车治理淘汰
工作推进会召开
家门口的新型城镇化
1118新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家门口的新型城镇化
突出“六对比”
——让农民利益最大化 强化“六大工程”
——让农民向市民转变 带动“三集中”
——为发展鼓足后劲儿

本报记者 赵聪聪

回眸十二五 精彩看新郑

新型城镇化之路究竟怎么走?全国各地都在探索。

五年来,新郑先行先试,大胆突破,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支撑和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去年年底,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新郑被列为62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之一。作为全国综合试点,新郑市继续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强化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就学牵动、住房牵动,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的要求,算好“六本账”、突出“六对比”、强化“六大工程”、带动“三集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福利。

算好“六本账”

——让群众生活无后顾之忧

整洁靓丽的居住环境,便利贴心的公共服务,井井有条的社区管理——这一切已不再是城市居民的专利,在新郑市,那些搬进新社区的农民群众也享受到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在孟庄镇潮河新城社区鸡王片区,居民王宝莉带领记者参观了她家的新房子。“你看现在房子通透明亮,三室两厅,自来水、天然气、有线电视、光纤啥都有。”王宝莉向记者说道,住在这么舒适的房子里,心里天天都是美滋滋的。

而最让群众心里敞亮的是新郑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实施的算好“六本账”。

“给群众算明白了土地指标账、农民利益账、资金运作账、就业岗位账、粮食生态账、社会保障账这六本账,他们心里才会更加踏实。”鸡王片区的文书王德才给记者算起了账:以前,村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0平方米,安置新型社区以后,免费为每户提供2套以上住房,人均面积60平方米,其中,居住用房50平方米,商业用房10平方米。同时,预留10%的商业房共9000多平方米作为集体资产进行统一出租。

突出“六对比”

——让农民利益最大化

龙湖镇林锦店村,以前集体资产为零。安置新型社区以后,自家住不完的房子还可以对外出租。同时,村里还有4万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作为集体资产,增加集体固定资产4亿元。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新郑通过比资产、比收入、比配套、比就业、比保障、比管理,真正实现农民资产大增、收入更高、生活质量更好、社会保障面更宽,让农民利益最大化。

像这样以“住宅+商铺”“住宅+出租房”的模式增加资产、提高收入的新型社区不止林锦店一个。为了适应新型社区建设后农民生活成本和社会保障费用增加的现实需要,该市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腾退结余的建设用地用于标准化厂房、出租门面房、专业市场和工业项目建设,由集体统一经营,使集体财产从无到有,让群众拥有长期稳定收入。

不仅如此,新郑市在社区建设中按照“六通、十一有、两集中”的标准进行配套建设,集中建设了老年公寓、超市、诊所及供暖供气等设施,开展了医疗卫生、治安巡逻、文化体育和环卫保洁等“一揽子”服务。

强化“六大工程”

——让农民向市民转变

住进新型社区后,如何实现农民向市民角色的转变?新郑推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合作创业、文化惠民、现代农业示范、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行政效能提升“六大工程”。

在辛店镇桃源社区,举办的免费家政服务培训班让当地群众津津乐道。此次为期15天的培训,除了安排有家政服务基础知识、家政礼仪、相关法律知识等内容外,更多教授的是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如家庭清洁、婴幼儿护理、家庭养老护理技能等,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让农民有事干、有岗位,才能有盼头。新郑按照“一个社区一家企业,一个家庭两人就业”的要求,社区布局按照“四临”(临城、临镇、临干线道路、临产业集聚区)的理念,两公里内至少有一家规模企业作为产业支撑,由乡镇牵头,以社区为单位为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以免费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的“双免工程”为载体,利用新郑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不高、就业渠道不畅的问题。

有了新房子、有了补偿金、有了稳定的收入,然而农民群众还缺什么?还需要什么?那就是精神寄托。

针对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问题,新郑变“文化下乡”为“文化在乡”,积极开展以“百支队伍、千名骨干、万家欢乐”为内容的“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招募志愿者进社区,培训文艺骨干,为每个新型社区组建2支文艺队伍,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目前,该市共组织广场舞、戏曲、盘鼓等文艺集中培训12期,培训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5000余人,组建各类文艺队伍1000余支,在农村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多姿的文化生活氛围。

如今,通过这“六大工程”,新郑市还建成了新型农民协会总会和13个乡镇分会,促进农民增收400余万元;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入驻农业企业12家,流转土地3万余亩。

带动“三集中”

——为发展鼓足后劲儿

新型城镇化给新郑带来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镇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效应更加明显。

拿孟庄镇潮河新城社区鸡王片区来说,原来该村总面积3150亩,1700多人。按照人均60平方米进行安置,该村共节约出190亩地用于产业发展,承接从郑州市区外迁出来的钢材五金市场,如今农民在六盛钢材、东鑫钢构就业379人,自主创业36人,实现了群众安置、资金运作及产业发展的总体平衡。

如今,通过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镇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新郑淘汰了高污染企业近500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由2008年的4家增加到31家,拉动了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实现了干道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产业“小而全”向主导产业突出转变,在空间上腾笼换鸟,产业上脱胎换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