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匠人》
拾棉花
仰韶大峡谷秋色 李 波 摄影
古代的“土地”
和顺印象
织金薄脆
花鸟 (国画) 王雪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织金薄脆

赵宽宏

从贵州省织金县古迹财神庙出来不几步,就见有织金的朋友喊:“哦,薄脆,薄脆!”一听这名字,于是七八个一群的人就拥了上去。

一架很小的推车,一笼红红的火苗,上坐一口黑得发亮的砂钵,右手在砂钵里点了少许的油,左手上的一坨油亮的糯米糍粑立即放入砂钵里,轻轻地揉了三两下,或者四五下就拿了起来,一层纸一样纱一样的脆片就形成了。挑起脆片,揪一小坨糯米糍粑放在里面,撒一点黄豆面,再撒更少的一点酥麻和白糖,然后卷起来就递到食客的手上。食客拿到手才咬一口就忍不住说:“嚯!脆,糯,香!”

于是,旁边有人就咽一口涎水,张嘴说道:“我要一个!”“我要一个!”

我也立即说道:“我要一个!”

摊主并不因为生意异常得好而喜于形色,只是机械而又熟练地操作着。通过交谈,我知道了要先将糯米浸泡淘净,上笼蒸熟后倒入石钵内锤打成糍粑,再来制作薄脆。

我们好奇地问摊主:“你这一天,得卖多少?”“不多。”摊主手中的动作一刻也不停地说,“也就20斤糯米,卖完了就收摊。”我们又接着问:“那你一月收入不少吧?”“不多,”摊主头也不抬地答道,“也就几千万把块吧。”

有人见那砂钵黑得发亮,就问:“这钵,有年头了吧?”“那是!”摊主脸上这一下荡出了颇为自豪的表情,“30来年了,有人出价两千,我才不卖呢!”摊主告诉我们,织金砂锅,名满黔中,不过现在已是半机械化的制作了。而他这口有30多年锅龄的砂钵,是纯手工打造的,是传家宝,那舍不得卖的了。

终于轮到将薄脆递到我的手上了,咬了一口,就跟着喊道:“嚯!脆,糯,香!”我问摊主,如此脆香而富有特色的美食,是否跟他的这口老砂钵有关,不想摊主诡秘地一笑,并不答我,一副天机不可泄露的样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