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联合执法清理“僵尸车”
导师制培养青年税干
多方位推进污染防治
优抚工作获群众点赞
金色七贤
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环保1号”无人机上岗
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zxc5b32
zxc5b3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金色七贤
“金色七贤”之一,83岁的武寿老人在向社区居民表演他的“左右手正反书”绝技。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聂思军 邵增霞 文/图

古有“竹林七贤”,今有“金色七贤”。

今之七贤就在未来路街道金色港湾社区。

在流金淌银的未来路街道,金色港湾却徒有虚名,基础设施相当落后,最落后的时候,24个小区中23个是无主管小区。

在金色港湾社区,活跃着这么一帮人!他们本该是颐养天年的“闲人”,但伴随着党旗党徽的召唤,他们却成了社区的“贤人”!7位有代表性的社区公共事务参与者、实践者组成了熠熠闪光的“金色七贤”。

范秀贞,73岁,共产党员。范老太太的家庭颇不安宁,两个闺女均无工作,小闺女还有精神疾病。本来,她理应是受助者,可她却成了助人者。

“最难忘的是2004年,因为所住小区无人管,水电费收不齐,断电断水成了家常便饭。我家情况特殊,离不开水电呀!”怎么办?范秀贞“自发自封”为院临时服务组组长,她和老伙伴儿们每天把爬楼当作“登山”,全院22栋楼近900户逐户挨个儿“拜访”,收水电费、筹款进行一户一表改造。

不知不觉中,她这个郑州最早的网格员让大杂院破天荒有了物业管理。

贺留勤,可谓“金色七贤”中的“三老”:年龄最长,今年整80岁;党龄最长,1951年入党;社区“居龄”最早,1978年就入住于此。贺老还有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上世纪60年代的市劳模。

“年纪大了,腿脚不管用,咋样才能为社区做点小事儿?”2010年,机会来了,社区成立宣讲团,就是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儿感染身边人,贺老一下子来劲儿了,坚决报名参加。从那时起,他作为宣讲团一名讲师,巡回演讲,传播各种正能量。

今年73岁的车道平退休前是上街铝厂子弟中学的语文老师。

服务社区,老车“轻车熟路”干起老本行:写新闻稿,为社区鼓与呼。10年来,作为一名志愿者,老车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风雨交加,总是积极策划,及时写稿报道。迄今,60多篇文字稿、图片稿分别发在《郑州日报》等省市媒体上,还有5篇稿件由省电视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金色港湾的其他“贤人”,个个都有鲜明的标签——

朱宪军、贺蔚辉夫妇都是共产党员,退休后沉醉于摄影。学有所成后,夫妻俩成为社区活动的专职摄影师,并定期开班,为社区摄影爱好者免费传授摄影技巧;

83岁的武寿老人,“左右手正反书”绝技在身,不仅成为社区标语口号的义务书写者,而且,逢年过节,社区居民的春联什么的,他都免费“包圆”了。迄今已经义写春联2000多副,累计自掏腰包3万多元。

“变脸丁东杰”和他旗下的艺术团,成为社区招之即来的铁杆支持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