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惠济区惠民实事让群众得实惠
走到哪儿 就把好事做到哪儿
先行支付农民工工资
打造服务型党组织
冬日送暖阳 便民话亲情
全民清洁进社区
软硬兼施治理乱停乱放
中原区自我加压查摆不足
管城区“百日行动”联合执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走到哪儿 就把好事做到哪儿
周慧玲在社区里给居民上文明知识讲座课。

本报记者 刘伟平 通讯员 王丽艳 文/图

在郑州市档案馆,有一份档案,和马金凤等名人档案一起,被郑州市档案馆名人档案库永久收藏,它的主人就是二七区大学路办事处康桥华城社区的周慧玲。在社区里,周慧玲看上去和普通邻家大妈并无区别,但她平凡外表的背后,却有着一连串不平凡的故事。

周慧玲于1949年10月生于教育世家、革命军人家庭,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由于和共和国同龄,她自诩为“共和国的长女”,对国和家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恋。因此,在40年的教育生涯中,她告诫自己:当父母把孩子送到老师手上时,就是把整个家托付给了老师;当社会把学校交给老师时,就是把江山社稷托付给了老师。任重如山,懈怠不得。她的大女儿留学海外,学费、生活费她未出一分钱, 而她在学校组织大家搞“希望工程”,为数百位学生解决生活困难,自己也资助了40多位学生完成学业。

2003年退居二线后,她选择退而不休,拒绝了多家院校和教育机构的高薪聘请,重新登上讲台,致力于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十多年来,周慧玲作报告800余场,受众约36万人,足迹遍布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公园、收容教育所、监狱等。有一次,她放弃到大学有报酬的报告,选择到偏远的广西百色革命老区义务为18位少数民族老师送去她的教育感想和教育经验。为了给更多的家长、教师解惑,她把自己的家庭电话和手机号告诉了大家。那天,她共接了10个小时的电话,其中一个电话就打了3小时10分钟,许多家长和她成了知心朋友。

2008年,周慧玲夫妇双双入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当她得知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被命名为“祥云”时,兴奋至极,因为她的乳名就叫祥云。奥运会后,她把火炬传递到17000多青少年和来访的近百位国际友人手中,还把火炬传到劳教所,劳教人员手握火炬满含热泪:“做梦也没想到会亲手摸一摸奥运火炬。”

除了青少年教育,周慧玲在改善社区环境、促进邻里和谐方面也熬了不少心血。

2008年,周慧玲搬进女儿馈赠的新居二七区康桥华城小区,一般情况下,住在高层小区的居民哪怕是住邻居,也相互不认识。“其实,我们缺的是文化、是文明、是精神、是人和、是心的相通与汇聚、是生机与活力。”为了打破这种传统局面,让大家和睦相处,周慧玲率先走出家门,拉上几个老人在小区跳集体舞。在结识同小区的宋玉莲后,周慧玲便跟她合计教大家唱歌。这样一来,居民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相继组建了戏曲队、太极柔力球队、健身操队、空竹队等。

2009年,二七区大学路办事处康桥华城社区党支部成立,在社区的支持下,周慧玲和社区居民一起建立了由“十队一学堂”组成的康桥华城社区文化建设志愿者雷锋团队。队伍有上百人之多,最小的50岁,最大的则已80岁。

同时,在周慧玲的带领下,每逢传统佳节,大家都会为空巢老人和社区物业服务人员送温暖:端午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冬至送饺子……经过7年努力,社区居民从“同在屋檐下,相见不言语”到走出家门,形成“困难有人助,病了有人望,喜事有人贺,白事都到场”的风尚。

用居民的话说:“小区2000多人,可我们几乎没有不认识的,大家亲热得像是一家人。特别荣幸有周老师这样的好大姐,我们愿意一辈子和她做邻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