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2版:我要飞得更高-郑州机场T2航站楼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知道我要的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一个梦想起飞的地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个梦想起飞的地方
郑州机场T2航站楼规划效果图
中原大地对外开放的梦想从这里起飞(资料图片)

★郑州机场二期工程规划占地8587亩,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相当于133个足球场大小,批复总概算191亿元。

★在T2航站楼的建设中,不仅生态、环保、节能是重点,在设计上充分考虑旅客进站、出站、换乘、候机等活动规律。

★二期工程转场投运后,郑州机场将迈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双跑道、双航站楼的重要枢纽机场。

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郑州,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地处中国中心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郑州,也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中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也是我省未来“米”字形高铁枢纽中心。

郑州,还是中国公路交通的“十字路口”,我国东西、南北公路交通大动脉在这里会合。

也许正是因为郑州强大的铁路路网和发达的公路路网,以往,郑州航空业的翅膀显得有些孱弱。如何让河南这个“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融入世界的舞台,是河南人民一直寻找的答案。

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即将投用。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建设的完工,而是承载着河南经济“飞出去”的梦想,也意味着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有了硬件上的承载。

更华美的乐章即将奏响,更广阔的舞台即将开启。

规划梦想的开端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全省唯一的国际机场,现有的T1航站楼面积12.89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E级,拥有一条3400米×45米跑道、60个客机位、5个货机位,设计保障能力为客运吞吐量1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5万吨。201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货运为先,以货带客;国际为先,以外带内;以干为先,公铁集疏”的发展战略,河南的航空运输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的T1航站楼已不能满足需求,客货运的发展均超过了设计保障能力。

建更大、能力更强的机场迫在眉睫。

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郑州机场二期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建更大、更强的机场朝着实质性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明确将郑州机场定位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初步设计于2013年6月获国家民航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

郑州机场二期工程规划占地8587亩,其中跑道飞行区用地6310亩。而新建T2航站楼与城际铁路、地铁、高铁、高速公路“零换乘”的GTC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相当于133个足球场大小,批复总概算191亿元。

至此,这项我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工程建设大幕已徐徐拉开。“连天接地”的综合交通建设正在从蓝图走向大地,枢纽时代的开启让河南加快融入世界的梦想触手可及。

展开双臂拥抱世界

规划中新建的T2航站楼,平面呈“X”布置,主要由航站楼主楼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指廊及内连廊几部分组成,两组弧形指廊好似张开的双臂,寓意着“张开的双臂,拥抱世界”,航站楼的整体建筑展现出的柔美的曲线和恢宏的力度,仿佛巨龙升腾,又宛如一只临风的蝴蝶,欲展翅直冲云霄。而位于T2航站楼前的GTC(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造型宛如一架蓄势待发的航天飞机,寓意郑州面向世界腾飞。如果仔细观看效果图设计细节,还能发现设计中把现有场地内的水库和景观资源全部都融合进来,力图打造一个最美丽的“生态景观型”机场。

T2航站楼建筑面积达48.5万平方米,是现有航站楼面积的近4倍。由主楼和四个指廊组成,地下一层为设备机房和通往轨道交通的过厅,另设有避难走道及局部办公夹层等,地下二层为城铁轨道层,地面层为行李处理层、二层为到达层、三层为候机厅、四层为出发大厅,四层上方局部设有餐饮夹层。

到达层及地下一层还设有连廊、通道,直通航站楼前的GTC,可与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及停车场相连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通过内连廊,可与T1航站楼的候机厅及到达通道相连接。

在T2航站楼正北面,还建设有一条长3600米、宽60米的4F级跑道和滑行道系统,是目前等级最高的跑道,建成后可起降世界上最大的民航客机空客A380。

工程还建有79个机位的客机坪(71个近机位、8个远机位)和4个机位的货机坪,建成投用后年旅客吞吐量将提升到29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将提升到50万吨。

立体交通无缝换乘

GTC综合换乘中心处在T1航站楼(现有)、T2航站楼(本期建设)和T3航站楼(远期规划)共同围合的站前广场的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不含城际铁路地下站建筑面积),建筑高度14.63米,主体为地上两层、地下四层。其中地面一层东侧为地上停车库,西侧为长途大巴车站;地上二层为旅客交通集散层,设有通向各个功能区的自动扶梯和楼梯,在二层还有架空连廊,与T2航站楼旅客到达层相连。地下四层为城际铁路和地铁的站台层,地下三层为城际铁路和地铁站厅层,地下二层和地下一层为地下停车库。

在T2航站楼的二层,也设置有三条与站前GTC平层连接的连廊,可与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及停车场相连接;地下一层有通往轨道交通站厅的过厅和通道,可与公共交通及停车场相连接,方便旅客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郑州机场也将成为继上海虹桥机场之后,全国第二个将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实现无缝换乘的机场。

处处人性化设计

新建的T2航站楼充分借鉴了国内外一流机场的设计理念,出发大厅天花板上分布着白色的四叉柱,稳稳地托起屋顶的钢架结构,节省空间也大气美观。登机口全部采用玻璃幕墙设计,在加强自然采光的同时,旅客还可以从中欣赏到机场美丽的景色。

一层是T2航站楼的“神经中枢”,是机房、行李分拣大厅。旅客进站后,所有的行李都会通过智能的行李系统汇聚于此,系统会根据行李箱上的条形码将行李按航班号分好,工作人员再将行李装上车,运到各个航班。

二层分布着国内旅客到港通道、旅客中转办票区、行李提取大厅、迎客大厅等。铝合金吊顶全部倾斜15度角,犹如上千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三层屋顶和四面幕墙大多采用玻璃材质,可以将自然光引入到室内。除了部分商户需要开灯外,白天的T2航站楼是完全不用灯光照明。此区域还布置着候机座椅、商业中心、中转及延误航班休息区、各种餐饮服务等与旅客密切相关的设备设施。

四层隔离区外设置了送客区、旅客办票区、旅客休息等待区、安检区、高舱位值机休息区、CIP旅客休息室、各种商业设施、餐饮区和内部业务办公区等。

不仅如此,航站楼节能设计还选用有热屏蔽作用的屋面板,在主楼顶部适当开设天窗,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并采用屋面雨水回用、能量回收等技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空调及采暖中采用地面辐射加置换通风的方式,不仅节省了传统通风方式占用的大量空间高度,同时提高了人体舒适度。

在T2航站楼的建设中,不仅生态、环保、节能是重点,在设计上充分考虑旅客进站、出站、换乘、候机等活动规律,在航站楼内活动的步行距离短,花费时间少。如旅客办理登记手续后至登机口,从值机岛走到最远的登机口,步行距离都在600米以内。

模拟演练投用在即

11月底,近千名河南机场集团员工及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大学生1000名志愿者作为“旅客”参加投用前的模拟演练。志愿者每人持有一张黄色特殊任务卡,凭此卡加上身份证明就能办理郑州到昆明、北京、兰州、首尔、香港等地的登机牌,并通过行李托运、进入安检通道、出入境值机大厅、隔离区办理各种手续,中转“旅客”根据指引再次登机,进港“旅客”前往行李大厅,提取行李,并“离开”郑州机场。

此次模拟演练与之配套的行李和货邮进出港、航空器保障、生产信息传递、航食保障、交通、通信、动力能源、设施设备系统运行、空防、治安防控等各个系统同步运行,成功地模拟了整个登机程序,运行各个系统经受了首次大客流的冲击,检验了人员和设备。未来郑州机场二期工程还将进行两次综合演练,为确保今年年底投运积累经验。

即将于年底完工的郑州机场二期工程,不仅承载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腾飞的使命,还将开启河南交通的枢纽新时代,为更多的市民出行提供便利,使更多的“河南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