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尹鹏志 常有年长的人给年幼的人写信时以弟自称,这个“弟”不过书信常用的谦称,是中华礼仪文化的一种形式。 中华为礼仪之邦,人们经常要借助谦敬语来表示尊敬、问候、祝颂等。敬语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而来。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后来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给朋友、同事、学生写信大都敬称为“兄”。蒋介石比陈布雷年长3岁,写信时称其为“布雷吾兄”。鲁迅写给朋友、学生的信,如曹靖华、李霁野等几乎都称“某某兄”。结婚前,鲁迅的信上对许广平也称“广平兄”的。这是长者的谦虚,也是一种惯例。 谦称是与敬语相对的称谓,一般用于自己或者自己一方。《老子》说:“王侯自称孤、寡、不谷”。“孤”和“寡”都是少的意思。王侯称孤道寡,是谦称自己德行浅少。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妻子,则谦称“内人”“内子”和“拙荆”。与“兄”相对,长者(或辈分长,或年龄大)对比自己年轻的人也常自称为“弟”。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秉持“自谦而敬人”的理念,使用的敬语谦称,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准确得体地使用谦词敬语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修养与品位,更多是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