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郑州人大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宪法信仰植根人民心中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推进宪法深入实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推进宪法深入实施
宪法成长记

本报记者 李 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无疑,作为厉行法治的一个象征,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再次彰显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

刚刚过去的12月4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宪法日。

在拥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郑州,依法治市的步履一样铿锵有力。

2015年6月4日,市委召开了十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吹响了我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进军号,开启了法治郑州建设的新征程。

作为立法机关,郑州人大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加快推进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延伸阅读

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为什么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不可或缺的,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五四宪法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被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新中国成立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七五宪法

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七五宪法”。

七八宪法

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60条,被称为“七八宪法”。

八二宪法

我国当前现行宪法。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订。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者、国家法律实施的监督者,在法治建设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不断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体制机制,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为我市改革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法制保障。

每年立法数量有限制,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在重点领域立法。立足我市实际,围绕改善民生、建设宜居城市,探索开展创制性立法,先后制定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劳动用工条例、社会急救医疗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重新制定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对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进行修订。今年,常委会还制定了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条例,修订城乡规划管理条例,以法制规范和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在探索和创新中,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建立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积极开展表决前评估和立法后评估,探索开展委托立法,注重发挥代表作用,实现法规草案征求代表意见常态化,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审议法规案制度化,代表议案建议列入立法计划规范化;每件法规草案审议通过前,都在郑州人大网、郑州日报全文刊登,并及时发送市人大代表和上级人大、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征求意见,扩大社会公众的立法参与。

同时,做好法规清理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为保证行政强制法的有效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对61件地方性法规中设定的行政强制条款进行专项清理,对燃气管理条例等3件法规的个别条款进行修改,保证法制的统一性。十二五规划期间,共对586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

依法行使人大职权

重点监督贯彻实施

人大常委会要依法行使职权,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贯彻实施上,放在“一府两院”对“法”的实施和对“权”的使用上,通过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

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和创新预算监督,坚持年初听取和审议政府上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审查批准本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坚持每年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加强对预算执行突出问题的跟踪监督。今年8月,常委会就201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对市政府及其10个工作部门进行专题询问,走在了全国地方人大的前列。

监督推进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对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解决上学难题,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对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全力助推美丽郑州建设。

监督推进公正司法。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听取和审议审务公开、检务公开等专项工作报告,积极推进我市审判公开、检务公开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

宪法宣誓誓词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是宪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近年来,全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围绕推进公正司法行使决定权。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作出关于加强全市审判机关行政审判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市法院积极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国家主流新闻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市检察院建立定期评查案件制度,制定司法执法情况综合评价办法,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围绕强化审判检察机关建设行使决定权。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决定,设立了航空港实验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今年,作出了同意设立郑州市东城地区人民检察院的决定,强化刑事执行检察工作。

加强行使决定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全面修订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为依法依规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提供依据。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提升全民法治意识

郑州人大积极行动

12月4日,是第二个国家宪法日。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为了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有力推动全民法治意识的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

积极就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向市委提出建议。今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市委提出关于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开展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的请示。根据市委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一府两院”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郑州为主题,从2015年11月下旬开始,开展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将国家宪法日落到实处。

建立相关制度。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全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要求,制定了郑州市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

开展集中学习宪法活动。部分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在国家宪法日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开展了“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市”学习交流座谈会。

加强宪法知识的考试。部分县(市)区在对拟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职考试中,更多侧重对宪法知识的考试。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