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亿件快递!
百万吨的包装“垃圾”去了哪儿?
郑徐客专电气化施工进入冲刺阶段
我省启动旅游厕所
建设管理大检查
存量房网上交易
新规10日起施行
郑州—越南岘港直航
旅游包机下周四开通
我省“双公示”定下时间表
明年3月底前实现全覆盖
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我国外汇储备
上月再度“缩水”
zw5c6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0亿件快递!
百万吨的包装“垃圾”去了哪儿?
“揪心”的包装废弃:
政府别缺位,企业要担责

200亿件快递!

百万吨的包装“垃圾”去了哪儿?

200亿件!这是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的预计总量。庞大的数字背后,人们享受了多少便捷……

逾百万吨!这是每年因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垃圾”总和。可以摆满近20万个足球场,仅封箱胶带就可绕赤道数百圈……

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课题:海量的快递包装“垃圾”去了哪里?该去哪里?谁应为减少令人痛心的浪费和污染担起责任?

这么多的包装,这么大的浪费!

收到包裹,取出商品,将包装箱随手扔进垃圾堆……对广东东莞的网购达人任能能来说,这般动作轻车熟路,至于包装垃圾去向何处,她从未有所考虑。

接到订单,将产品放进定制的包装盒,用气泡膜填充空间,再在纸箱上一圈圈缠上透明胶带……一个月下来,在北京经营一家母婴产品网店的石春仅胶带纸就要用去近2万米,这么做获得了买家一个“包装严密”的好评。而包装到了消费者手中如何被处理,她也没有考虑过。

但对全社会而言,这已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严峻话题。来自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140亿件,今年预计将达200亿件。海量的快递带来了巨量的包装废弃物。有专家估算,按照每个包装箱0.2公斤计算,140亿个包裹会产生包装垃圾280万吨,可摆满近20万个足球场,仅每年使用的包装胶带就能绕地球300圈以上。

如此海量的废弃物,该去向何方?又是否百无一用,只能被当做垃圾扔掉?

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不容小觑。以塑料胶带和塑料袋为例,其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填埋在土壤中需近百年方能降解。

回收再利用:

说得那么美,做得这么难

每天清晨,西安南郊一小区的保洁员张阿姨都能从社区的垃圾箱里“淘”出好几大袋的快递包装箱,她以每公斤3角钱的价格卖到废品站,弥补自己微薄的收入。虽然小区的快递垃圾越来越多,她却感到这份营生越来越难做。

“纸箱卖废价格不比往年,而且现在的包装越来越严实,胶带纸之类的很难处理。费半天劲儿撕下来,又卖不上价,我都不想再收集废品了。”张阿姨语带无奈。

来自西安市物资回收利用网络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今,当地的废品收购网点已由1050家锐减至600多家,从业人员也从1.2万人萎缩至4000多人。行业在低水平无序竞争,小、散、乱的特征明显,让大量本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白白成了垃圾。

“保洁员的分拣技术有限,有的资源没有被分离出来。而个体商贩能做到正规经营的又很少,掺水、掺杂情况屡禁不止,很好的纸箱就变成了次品,影响了再生产时的利用率。”陕西省再生资源流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勇说。

回收率低、分拣困难、场地匮乏、人员短缺,不少从业者正在远离这个本该有广阔前景的行业。西安市物资回收利用总公司总经理肖刚说,用于分拣废弃物的成本,有的已经超过了废弃物本身的价值,形成“倒挂”,久而久之,就“养不起”这个行业了。

“揪心”的包装废弃:

政府别缺位,企业要担责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和专家都认为,快递物流引发的包装垃圾循环再利用问题,已不容忽视。迫在眉睫的问题在于,这些废弃物究竟该去哪里?该由谁来处理?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又当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

陕西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处长靳力说,完全依靠市场力量,很难做到废弃物“应收尽收”,政府不宜缺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再生资源回收是被纳入公益事业领域的,建议国家出台落实一些扶持政策,对从事回收、生产、使用再生资源的行业予以倾斜。

一位业内人士说,比如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为公益企业提供固定场地用于回收分拣。但现状是,出于“邻避效应”,各地一谈起再生资源回收都认为是好事,但要建在我的辖区内,对不起,不行。

近年来,一些快递企业也曾尝试建立包装的回收体系,但大多收效甚微。百世汇通西北大区总经理张宇静说,公司有时也会回收客户的包装废弃物,但总体占比极小。受人力成本和行业对时效性要求高等限制,快递业从事资源回收操作起来很有难度。

但快递企业并非不能有所作为。环保人士直言,当前快递包装方式太过粗糙,将各种材料混同使用,加大了分拣难度。唐艳菊说,使用更为简约、绿色环保的包装,如采用可溶性材料取代塑料胶带等,可以减少一些难以回收材料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也应建立全环节的责任制,让包括快递企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条都负起责任。

更为广泛的共识在于,建立源头的垃圾分类机制,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之策。根据测算,如果能做到严格分类,真正用于填埋和焚烧的垃圾只会占到现有垃圾总量的10%。回收就是资源,不回收便是垃圾,呼唤着每一个人和全社会对现有生活方式的转变。

据新华社西安12月7日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