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旅游景区
咏欧阳修陵园
仓颉
《目送》
白居易文化传承焕发新生
浓墨重彩
描绘国画人生
竹溪梅月
wjx5c1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旅游景区

编者按

新郑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古迹遍地,文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更全面展现新郑的景观、文物、名人、典故、建制等内容,以最小的文字量,多方位展示新郑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从本期起,本报将推出“美哉新郑”专栏,让读者在得到心灵愉悦的同时,尽情领略自然之恩赐,感悟祖先之智慧,认知历史之厚重,分享文物之魅力,从而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新郑、认识新郑,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新郑!

黄帝故里景区

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中段,汉代建祠,明隆庆四年修葺,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新郑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力打造黄帝品牌,对黄帝故里进行了扩建改造。该景区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突出了寻根拜祖主题,从北至南依次为拜祖区、故里祠区、广场区三大区域。拜祖区有轩辕丘、黄帝纪念馆、黄帝像、中华文明圣火台、文化长廊、拜祖广场等景观;故里祠区供奉有轩辕黄帝及其两位夫人嫘祖、嫫母塑像,祠前有轩辕桥、青石坊、指南车、日晷、汉阙等;广场区设中华姓氏广场,其中有镌刻3000多个姓氏的中华姓氏墙和黄帝宝鼎坛等景观。景区从南至北有13米宽的红色花岗岩大道,中间是5米宽的黄色花岗岩拜祖圣道,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黄帝故里景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河南省“三点一线”重要旅游景点,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寻根拜祖的民族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流传千年的民间“三月三、拜轩辕”,到2006年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再到2008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成为全球华人的盛大节日。

新郑市博物馆

位于新郑市区黄帝故里西侧300米处,是河南省县(市)级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2009年1月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现存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4400余件,居河南省县级博物馆前列。该馆1995年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博物馆的主楼坐北向南,为两层歇山式仿古建筑。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用琉璃瓦勾彻,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主楼两侧,各建卷棚式厢房11间,组合成相当明朗而又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主楼正前方有高脊飞檐式仿古大门,与主楼相互辉映。大门外两侧,各立一尊石狮,高2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庭院内道路整洁宽畅,草坪四季常青,满院花香四溢。庭院中央,立有一尊仿国家级珍贵文物青铜莲鹤方壶。莲鹤方壶以其精美的铸造工艺集中反映了中原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堪称国之瑰宝。主要陈列有《郑韩文物展》《华夏之根——走进有熊氏故墟展》《明清瓷器精品展》等,展品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礼乐器、兵器和生活生产用具以及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石器、动物化石、明清瓷器等组成,以新郑出土的珍贵文物为基础,突出展现了新郑历史文化之精华。

新郑市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三级博物馆,河南省公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旅游局公布的2A级景区。长期以来,新郑市博物馆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优势,致力于当地的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先后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及大批海内外观众,为新郑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 赵地 高凯 整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