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旅游景区
咏欧阳修陵园
仓颉
《目送》
白居易文化传承焕发新生
浓墨重彩
描绘国画人生
竹溪梅月
wjx5c1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竹溪梅月

竹溪梅月

刘宏民

“竹溪梅月”是明清时期新郑八大景之一。据清人蒋廷锡编《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记载,自然山在新郑西二十五里,下有轩辕饮马泉。自然山,在今新郑市辛店镇南刘湾村东,轩辕饮马泉被当地群众称为黄帝饮马泉。

自然山是一座独特而优美的小山丘。相传此山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山上林木葱笼,鸟语花香。尤其山石为太湖石,隆洞连连,美丽异常。由于太湖石(当地百姓称上水石)有自动上水功能,故泉水可自下而上布满山体,所以满山草木青翠,丰盈繁茂。我曾于20世纪80年代初数次到自然山观景拍摄,对自然山有着深刻的印象。但看到的自然山,并非像传说那样秀美,而是一座百平方米左右的小石丘。当地一位80多岁的老年人告诉我,他童年时代看到的自然山和现在大有不同,比现在要大上几百倍。山上有“自然寺”和密集的树林,有回旋流动的清池,还长有许多好看的梅花。站在山头上观望,大野空旷,姬水清流。眺望南山,重峦叠嶂。俯察山下,竹林片片,碧绿青翠。竹边泉水汇成小溪,流入姬河,美景如画。

“竹溪梅月”,幽在竹溪,美在梅月。据《河南通志·古迹下》记载:竹溪在新郑城西二十五里自然山下,翠竹篱溪,玉梅映月,湛然清胜,如入画图。根据记载,我们可以遥想当年自然山下竹密成园,叶影婆娑。溪水汩汩,轻吟浅唱。这样的幽静真是美丽到了极致。而梅月更让人心中溢满欢喜,浮想联翩。这里的梅月不是前蜀贯林“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诗句中的梅月,而是明代徐渭“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诗句中的梅月。当凛冽的寒风吹来,梅总是把自己的玉骨寄于冬日的冰雪。它孤傲的心从来不曾取媚于春风,偏把最鲜艳的花蕊开放在落满冰霜的枝头。而月呢?可以用它柔和的素辉映照花瓣绽放的微笑,可以用皎洁的身躯舞出天空中的华美与精彩。一株株远离尘寰的梅,似乎可以用心与天空的皓月互相缠绵,谱出世间最美的恋曲;一轮圆月,似乎可以用清辉轻轻拥住梅的灵魂,让独自绽放的梅,常常带着它的芳香,在冰雪中缓缓开放。

竹的高洁,溪的清澈,梅的风骨,月的素辉,融合为“竹溪梅月”最优美最风尚的词汇,从而绽放出博大精深的人文气息。

“竹溪梅月”一景的诞生,自然也与“黄帝饮马泉”相关。根据晋《名胜志》记述:“自然山,有黄帝饮马泉”。相传,轩辕黄帝常于自然山一带安营扎寨,进行军事训练,为驱除野蛮,实现天下一统做出了辉煌的成就。自然山风景幽美,是黄帝常去的地方,并在自然山下的泉水边饮马,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黄帝饮马泉。正是后世人们对轩辕黄帝的无限崇敬和热爱,并对自然山一带秀丽景色的挚爱,才将此自然山贯以“竹溪梅月”之称谓。“竹溪梅月”为新郑的八大景之一,她的幽静,她的美丽,为世代人们所传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