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上合时间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支点 舞动丝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欧班列连贯欧亚大陆,航空枢纽构建空中走廊,E贸易迈向“买全球 卖全球”——
郑州支点 舞动丝路
飞架“空中丝路”

本报记者 成燕 张倩 徐智慧

古往千年,驼铃声声回荡中,古丝绸之路铸就一条震古烁今世界贸易大通道。

世纪刷新,现代交通和通信平台驱动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又串起横贯亚欧大陆经济大走廊。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在郑州考察时,殷切希望“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做贡献”。

今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河南在郑州考察时,希望加快中原发展,促进中部崛起,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做出新贡献。

全球视野,中国情怀。

中原担当,郑州作为!

随着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及国际陆港建设的加快推进,随着郑欧班列、E贸易的突飞猛进,随着“米”字形高铁路网建设的绽放芳容,定位“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三大一中”战略的河南省会郑州,大枢纽地位进一步夯实,大流通格局逐步显现,跃身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区域带动力、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闪烁出日益耀眼的光芒!

郑欧班列续写丝路新章

耳畔,古王朝的沙漠驼铃仿佛还在回响;

眼前,郑欧班列的轰鸣声已呼啸而至。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尽管运输方式在变,前进速度在变,不变的,却是永恒的“丝路之魂”。

250列班列,10.52万吨货物,11.73亿美元货值……开通近两年五个月的郑欧班列,迅速打开郑州通往亚欧的物流大通道,再次谱写璀璨的“丝路传奇”。

渐入隆冬,绿城寒气逼人。位于经开区的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内,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指着一排排装满货物的集装箱,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全民兴奋地告诉记者: “不光从郑州出发时满载,返回车皮也越来越紧俏。郑欧班列真是越来越忙了!”从最初一个月发一班到如今每周“三班去、两班返”,郑欧班列步履越发坚实铿锵。越来越多的“河南制造”乃至“全国制造”从郑州出发,演绎着“新丝路”上的“新故事”。

从国内众多开往欧洲的货运班列看,郑欧班列并不是最早的,但无疑是最具生命力的。从阿拉山口海关出境的由中欧班列运出的货物,近一半来自郑欧班列。目前,郑欧班列和UPS、DHL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数百家国内企业都进行了业务合作。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微软公司、UPS、DHL等客户每班均有包舱。郑州国际陆港公司通过国外设点、国内布网模式,让郑欧班列的运输成本持续拉低,实现郑欧班列往返货源组织和班列全程受控。

无疑,郑欧班列的开通,让郑州激活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源头活水。 2013年年底,郑欧班列在从阿拉山口出境的基础上,开通了从内蒙古二连浩特出境的新线路,由此也成为国内唯一从两个口岸出境的国际集装箱班列。目前,郑欧班列不但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千余种商品送到欧亚的100多个城市,还从欧洲带回高档日用品、整车及零配件、高端装备等高附加值货物。在开行的所有中欧班列中,郑欧班列开行班次数量接近30%,运送货量占全国中欧班列的近40%。从开行最初到处找货代公司组织货源,到国内货物频频爆仓、国外货源自主采购,这趟充满活力的班列释放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郑州力量”。

统计显示,郑欧班列是目前国内每班载货最多、出境口岸最多、货源覆盖最广的中欧班列。郑欧班列的开行,开辟了中国通往欧洲的物流新通道,奠定了郑州的国际枢纽地位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地位。

“依托郑欧班列及郑州航空港建设,郑州正在向国际货运区域集装箱过境中转中心的目标步步靠近。我们的国内业务已覆盖全国的铁路、公路、海运、空运。国际业务也从郑欧班列扩展至郑俄班列、郑哈班列、郑日班列,涵盖公铁、海铁、空铁的多式联运体系已经初具规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依托郑欧班列常态化开行,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我市相继获得国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肉类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境药品口岸,成为目前内陆地区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正在持续发酵。铁路一类口岸、多式联运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六大功能定位让郑州国际陆港迅速联通世界。

E贸易跨出“丝路蓝海”

互联网和自由贸易时代,内陆与沿海地区处于一个起跑线,物流成本在市场竞争中的决定因素更加突出,交通和区位优势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

如果说郑欧班列如同一个流动的“黄金通道”,打通了郑州通往欧洲市场的大动脉,而郑州跨境E贸易则如同一个密织的大网,助推郑州快速融入世界经济“蓝海”。

11月27日,郑州跨境E贸易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为郑州密织“网上丝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行铿锵有力的脚印:2013年5月,依托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的郑州跨境E贸易试点在国内率先获批;当年12月,其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率先上线;一年后,E贸易业务单量突破40万单;今年11月,该试点业务单量突破4000万单。这一爆发式增长的曲线图,让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郑州跑出了令人瞩目的“加速度”,郑州E贸易的交易规模、分拨能力、监管创新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

提速源于创新。郑州E贸易在全国首创“电子商务+行邮监管+保税中心”通关监管模式,实现行邮税标准下的跨境电子商务物品保税进口,使原有的海外仓库前移至国内,降低约30%物流成本;同时还实现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全球“门到门”服务时效由原来平均15天缩至3天。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总经理徐平告诉记者,目前,该试点进口商品来自世界55个国家,出口商品发往77个国家,初步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目标。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遍全球”,该试点还推出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的跨境电子商务O2O新兴业态。

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的郑州,是中国内陆腹地海、陆、空多式联运的重要节点。构建四通八达的“网上贸易丝路”,也催生相关产业枝繁叶茂。据统计,郑州E贸易试点已吸引阿里巴巴、天猫国际、京东商城、敦煌网、聚美优品、唯品会、网易、小红书等众多跨境电商行业龙头企业入驻。EMS、UPS 、顺丰、中通、申通、圆通等知名物流企业已通过该试点开展国际、国内物流配送业务,目前日均出货量约200吨,辐射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郑州构建起了与沿海相当、与国际接轨的对外开放体系。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郑欧班列的开通,把郑州的交通、产业等优势集中展现,成为连接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跨境E贸易需要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离不开郑欧班列的物流配送。在交通大枢纽集散优势推动下,郑州离构建“国际商都”的梦想越来越近。

郑州航空港

经济全球化时代,航空运输在全球物流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在世界贸易的40%是通过航空运输来实现的。著名教授卡萨达将这一轮以空运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变革称为继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之后的“第五次冲击波”。

郑州至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开通;丹麦物流“巨头”马士基集团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签署合作协议……近年来,众多知名国际航空公司和物流公司纷纷落户郑州航空港,折射出货运增速带来的“强磁效应”,一条条“空中丝绸之路”相继叩开世界贸易之门。

“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中,以郑州机场二期项目为引领的大枢纽建设不断提速,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谈起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郑州航空港,郑州市委常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延明如是说。

郑州机场二期工程不日竣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即将迈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不但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双跑道、双航站楼的重要枢纽机场,还将成为继上海虹桥机场之后,全国第二个集航空运输、城际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的客运航空公司达32家,货运航空公司达17家,通航城市90余个,开通客货运航线185条,其中包括国内全货运航线4条,国际地区全货运航线28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每周全货机航班量达85班,可通达上海、厦门、阿姆斯特丹、卢森堡等30多个国内外城市。2014年,郑州机场客运量达15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7万吨,增速继续领跑全国。

短短两年来,郑州口岸的发展速度更让人惊喜:进口水果、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口汽车整车、进口肉类口岸相继启用,郑州同时也成为全国拥有指定口岸最多的城市。以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际陆港和特定口岸为抓手,郑州已初步形成了陆空高效衔接、区港联动、多式联运的综合口岸体系和立体开放格局。

与此同时,众多航空偏好型产业迅速向郑州航空港快速集聚,不断夯实产业高地。2011年3月,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区第一条手机生产线投产。短短三四年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2014年,该区手机产量达1.43亿部,同比增长48.3%,约占全球供货量的1/8,预计今年手机生产量将达2亿部。2012年至2014年,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连续排名全国第二,并在保税展示交易、返区维修等方面实现多项创新。

陆地、空中、网络……交织辉映的“立体丝路”为郑州奏响了一首昂扬奋进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交响曲。数千年来,作为连通欧亚两大洲的大陆桥,丝绸之路一直承载着东西方文明融汇交流的重大使命。而作为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长期以来都处于中国政治、经济版图中心的郑州,正砥砺奋进,跋涉在共建新丝绸之路的漫漫征程。

驼铃声响,宏图再起。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活力迸发的新郑州,必将谱写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恢宏乐章,打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新丝绸之路物流大通道。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