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上合通鉴 上一版3
历久而弥新
累并快乐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请来得力“助手”
走进“上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累并快乐着

连续两天,我的微信朋友圈点赞数量剧增,不少朋友、同行都羡慕我——郑州首次承办如此“高大上”的国际会议,第一次有这么多国家政府首脑齐聚郑州,而我竟然拥有了一个进场采访的机会。

能参与报道,我心里既有无限的期望,也有隐隐的不安。如何做好报道,让郑州的能量传播得更远,成了一道沉甸甸的考题。

郑州大街上更干净了,绿地更葱郁了,尤其是夜晚的CBD成为这座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新郑国际机场到市区的公路上,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的广场前,一些具有浓郁河南特色的欢迎标语也格外引人注目。郑州空前热闹起来了,正在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

这不是满满的正能量吗?为了迎接贵宾,整个城市都行动起来了,那么多的警察冒着严寒站在街头执勤,那么多的环卫工人在分秒必争地净化着这个城市……在我的采访中,遇到了许许多多这样的“郑州面孔”,他们无怨无悔地付出,为的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当好东道主,文明迎嘉宾”成了一句流行语。

作为一名记者,我以能够亲身见证会议的召开而骄傲。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极其难得的锻炼。通过多方渠道,我在查阅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概况,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及经济。距离会议越来越近,我心里的那根弦却是越绷越紧。

会议举办的前一天晚上,我匆忙赶到东区一家酒店,与7名来自郑大外国语学院的小伙伴们商量采访提纲的翻译问题,回到家里已深夜11点多了。

14日清晨6点,我就从床上爬了起来,搭乘地铁赶到位于郑东新区的指定酒店,投入了第一天的工作。我和其他同行赶往郑州东站“踩点”,迎接从蒙古国来的客人。下午,又赶往会议的新闻中心进行探访,尽可能挖掘一些亮点,最后一篇稿子写就,时间已经是深夜11点了。

15日清晨6点,我又继续投入了战斗。

“这些天白加黑地干,很疲惫,但接触了那么多客人,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快乐。”一名志愿者说。其实,他的话也代表了我的心声,这次会议遇到的大小事都永远留在脑海里,给我启迪、令我感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