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小陶鼎上有铭文
乡雪情(国画) 于志学
张大千当众“打假”
追梦朝阳沟
纯棉时代
《沉没的西雅图》
因势利导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陶鼎上有铭文

张健莹

金石学是由来已久的大学问,偏重研究历来刻在铜或其他金属上,刻在石头、石制器物上的文字。

砖瓦、古陶与金石相比,属于旁门左道,明器的砖瓦、陶器自然更不为金石学者看重。

近些年来,有识之士极力倡导古器物之学一说。时至今日,金石学包括古器物学和金石文字学两大门类的归类,已得到普遍认可。

由此,我的这个商代小陶鼎才被藏友们看好。很多刻有文字的汉陶汉砖也因此备受收藏者青睐。

这个商代小陶鼎高16厘米,显然是明器,其形依照当时的青铜器鼎。青铜器出现在史前,盛于夏商周,器物形制繁多,造型庄重优美,青铜器物上往往刻有铭文,铸有图案,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十分了得。这枚陶鼎,虽是明器,按荀子说法是貌而不用,只求形似,制造的工艺上也有简化,似是今天说的微型景观。

这只小鼎的制作却一点也不草率,鼎上刻有文字:“佳月吉日公孙侯作宝鼎永享用之”。用之二字虽有剥落,仍可辨认。其意已相当明确,公孙侯的后人为其作宝鼎,还特意刻上永享用之,视死如生,视亡如存,先人们认为脱离了肉体的灵魂和活着的人一样在生活。

小鼎上刻的文字为金文,殷周秦汉的铜器上常常用这种文字,也称钟鼎文。陶器小鼎一丝不苟地刻下这样的文字,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应与青铜器等同。陶明器较青铜器存世量多,可是陶明器易碎难保存,眼下器物之学既为金石文字学之一种,带铭文的明陶器自然就有了登堂入室的荣幸。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