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百名艺术家慈善义卖
“健康小屋”服务居民健康
五年民生支出达52亿元
从“钉子户”
到社区文明志愿者
康桥华城社区入围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
党课开在“上合馆”
暖暖的幸福 真诚的关爱
惠济区推进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钉子户”
到社区文明志愿者

从“钉子户”

到社区文明志愿者

本报记者 刘玉娟 文/图

形容一个人思想发生180度大转变,基本上可以用到“判若两人”一词,从违章建筑“钉子户”到社区志愿者,中原区绿东村街道电缆社区居民王海军,就是这样一位与过去判若两人的人。

一次偶然机会,记者听说了社区居民王海军的事情。昨日,记者专程来到绿东村街道电缆社区,通过社区党委书记冯福霞,找到了正在社区义务服务的王海军。听说记者专程来采访自己,王海军笑着说:“说来惭愧,过去思想觉悟低,是社区同志用实际行动感化了我,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我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今年56岁的王海军,家住伏牛路107号院73号楼。1976年,他在北京某部通信总站当了一名海军通信兵。10年后,他退伍回到家乡,在郑州电缆厂工作。2008年因厂里整体经营情况不好,他下岗了。为了一家的生计,看到自家附近有所小学,他就在自家院子搭了个临街棚,卖起了文具,生意还相当红火。

“我那时看到社区像仇人一样,因为他们要掀了我的‘饭碗’!”2012年11月份,当时郑州正在进行“城市管理提升”,王海军自家搭建的临街棚作为非法建筑成了电缆社区工作人员首要主攻对象。王海军说,冯福霞当时是社区主任,她带领一帮社区工作人员天天到家软磨硬缠做工作,希望他配合社区工作。“可是我有苦衷啊,一家人要生活,我不想解释太多,就是不同意拆。”后来他发现,社区一早上班,冯福霞总是先到他家,晚上下班冯福霞也不回家,而是直接到他家,跟他媳妇拉家常,甚至帮他媳妇一起做烤串儿。

“我是退伍军人,也是党员,爱面子又嘴硬,自家的困难不想对别人讲,冯主任从我媳妇那里了解了我家困难。”原来,当时王海军的七旬老母亲因病重正在医院住院治疗,儿子退伍后在家赋闲,加之他本人下岗,一家人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冯福霞了解了王海军一家情况后,一边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帮他四处联系新的经营场地,一边带着礼品去医院看望王海军的母亲。随后,在电缆社区的大力帮助下,王海军的文具店有了新摊点,生意虽然不如以往,但总算有了落脚地。在社区的帮助下,王海军的儿子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社区是真心帮助我,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不是木头也不是石头,你说我咋能不感谢社区?”回顾以往,王海军一脸感慨。据电缆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如今,王海军不仅是社区党风政风廉政监督员,还是社区的文明志愿者,居民们经常见他佩戴红袖章在街头巡逻执勤、维护交通、积极参与社区精细化管理等多项社区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