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游客遭遇雪崩被困
边防官兵紧急救援
到零钱箱暂“借”一元
全会、常委会、书记专题会有啥不一样?
已有64名中管央企领导
上了中纪委网站“黑名单”
后天清晨上演“三星伴月”专家:赏奇观 须早起
穿电商“马甲”
靠聚餐“洗脑”
无资质机构泛滥
微整形变“危”整形
syh613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资质机构泛滥
微整形变“危”整形

无资质机构泛滥

微整形变“危”整形

据新华社长春1月4日电(记者 张颖)一个个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上岗资格的美容师、美甲师,随便就可以为顾客打肉毒素、做双眼皮……记者在吉林省采访时发现,原本“低风险、高回报”的美丽事业,如今“危机四伏”,没有资质,微整形成了“危整形”。

今年25岁的王丽(化名)在同村姐妹开的美容会所内打了瘦脸针后,导致表情失衡,只好到正规医院进行修复。“一起长大的,她在外面打工多年回乡里开了美容会所,信任她,也是图省钱,结果毁容了。”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科,王丽后悔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比起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人们对于不动刀、不动骨、创伤小,短时间内就能变美变年轻的微整形接受度明显更高。

“打瘦脸针、美白针,玻尿酸隆鼻,垫下巴,丰额头,除法令纹等可以靠注射药品完成,大家认为没多大风险,而且收益高,各美容机构纷纷开展。”从事美容多年的刘女士介绍,在美容机构做“微整形”手术的人员,很多都是培训十几天、无医生资质的年轻人。

记者在微信或者微博里搜索“微整形”的字样,跳出来的微整工作室有上百个。除此之外,很多小区、商场甚至美甲店里都打出微整形的广告。更可怕的是,在乡镇一些开超市的店员都打出了微整形的广告,而且很多还上门服务。

“眉毛绣得像虫子一样,鼻子凸起变形……神经损伤、栓组织坏死、感染、表情失衡、结节、疤痕等各种并发症不断出现,求美不成,反而容颜受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张舵说,这些微整形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大多为术前准备不充分、注射技术不娴熟、解剖层次不清晰、产品质量不合格、注射医师存在美学和医学认识缺陷等。

“微整形属于医疗美容行为,也存在一定风险。”张舵等业内专家呼吁整形行业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