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喜看十二五巨变 展望十三五宏图 上一版3  4下一版
航空港:振翅腾飞展示中原力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航空港:振翅腾飞展示中原力量
郑州机场T2航站楼值机大厅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忙碌的生产线
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产业正加速向航空港聚集
郑州机场T2航站楼

本报记者 成 燕 文 唐 强 丁友明 宋 晔 马 健 图

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短一瞬,但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发展历史上,却注定要写下浓墨重彩。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大变革、大发展、大突破”的五年。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航空港实验区、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立体口岸、现代物流、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现代航空大都市绽放芳容,一片令世人瞩目的内陆开放高地正从这里强势隆起。2015年9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该区视察时曾指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辐射周边、活跃全局,实实在在显示出中原腹地的重要力量。”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航空港实验区发展势如破竹,多项招标实现凌空飞跃。据初步预测,2015年,该区生产总值预计可完成528亿元,同比增长22.5%,是2010年的19.1倍,年均增长4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0亿元,同比增长26.5%,是2010年的31.2倍,年均增长6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0亿元,同比增长30%,是2010年的14.1倍,年均增长6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5亿元,同比增长39.37%,是2010年的18.4倍,年均增长79.1%;进出口总额完成525亿美元,同比增长38.5%,是2010年的5250倍,年均增长418.2%。

时值寒冬,寒风凛冽,踏上这片开放热土,依然能感受到一股喷涌而出的激情与活力。正是这股裹挟着“开放创新+务实拼搏”的巨大力量,推动着郑州航空港不断超越自我,破浪前行。

国际航空枢纽呼之欲出

2015年岁末,郑州机场T2航站楼正式投用,郑州从此迈入双航站楼、双跑道时代。

目前,郑州机场二期工程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152亿元,新建跑道3600米长、60米宽,可起降目前全球最大的飞机;新建T2航站楼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是原有T1航站楼的4倍;新建综合换乘中心可实现与公路、地铁、城际、高铁等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截至2015年11月底,已有UPS、FedEx、DHL、俄罗斯空桥、国货航、南航、华信等17家航空公司在郑州机场开通全货运航线34条,其中全货运国际航线25条,排名内陆第一,全国前三,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卢森堡航空、马来西亚航空所打造的“郑州—卢森堡”“郑州—吉隆坡”双枢纽,进一步强化了郑州对欧洲、东南亚的辐射能力。

数据为证。2011年至2014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速37.8%,其中,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增长47%、69%、44.9%,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2014年完成货邮吞吐量37万吨,总量跃居全国第八位,初步形成“机公铁海”四港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形成“三圈一网”的空间全覆盖。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郑州航空货运从过去以本省货物为主,到今天外省货物超过本省货物;从过去以腹舱货为主、全货机承运为辅的承运方式,到今天全货机承运货邮量已占主导地位;从过去回港货物满载量不足20%,到如今进出港货物基本持平;从原来国际货物不足10%,到如今国际货邮量已超过国内货邮量。加之每周两班的“郑欧班列”与海铁联运体系,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已成为分拨方式最多、分拨区域最广的一个物流大枢纽。

“这里是河南走向世界的门户,也是世界认识河南的窗口。”市委常委、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延明说,“十二五”时期,我省紧抓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良好机遇,织天网、联地网、建机场,大枢纽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在空间上,已经形成“三圈一网”全覆盖。

“三圈”即通过城铁、地铁、高速、快速路连接形成的郑州都市圈,覆盖人口约1100万。截至目前,郑州东站至机场的城际铁路建成投用,地铁二号线明年投用,四港联动大道、机场高速改扩建部分建成。围绕“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高铁南站与郑万、郑合高铁已开工建设,机场二期新建综合换乘中心可实现与公路、地铁、城际、高铁无缝衔接。

现代航空都市初露芳容

站在郑州机场T2航站楼向北望去,只见港区北部起步区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短短几年间,一座现代航空大都市已清晰勾勒出俊俏模样。

统计数字显示,“十二五”期间,该区新建成区内通车道路240公里,18座跨南水北调干渠桥梁、7座跨兰河桥梁,6座跨梅河桥梁正在施工;第一水厂(一、二期)已建成投用,日供水能力20万吨,第二水厂已开工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能力15万吨。已建成投用变电站6座,新建5座变电站(2座220千伏、3座110千伏)建设方案已经确定。建成北区燃气门站1座,规模5万立方米/小时,南区燃气门站已启动建设。北区热源厂一期已建成投用,供热能力70蒸吨/小时;北区热源厂二期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新增绿地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已建成或部分建成城市公园4个。正弘、裕鸿世界港等高端住宅区建成投用。合村并城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1.7亿元。南水北调干渠以西607万平方米安置房已全部开工建设;第一期安置房209万平方米全部完成,其中166万平方米已交付使用,回迁人数27643人。新建、改扩建学校11所,新增学位10440个,医疗机构达40余所。

智能终端产业雁阵领舞

2010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北侧,还是大片郁郁葱葱的枣林。2011年3月,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区第一条手机生产线在此投产。2014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手机产量达1.43亿部,同比增长48.3%,约占全球供货量的1/8。2015年手机生产量达2亿部,约占全球智能手机供货量的1/7强。

从2011年第一批苹果手机下线起,港区智能终端产业便“快马扬鞭”,形成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从一个“苹果”到一片“果园”、由单一品牌向多元品牌、由单一企业向产业集群发展的“万马奔腾”态势。

在富士康这只“领头雁”的带领下,一个巨大的智能终端产业“雁阵”引来世界瞩目。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已有119家手机企业签约入驻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中兴、天宇、创维、华世基等15家手机整机企业正式投产。该区还相继引进了正威、酷派等多家手机供应链配套商,使整个产业链变得更加完善、高效。2014年2月,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七的酷派集团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几年内,该企业计划生产智能手机3000万部,同时还将在郑建立自主研发和制造中心。

与此同时,新兴电商产业风起云涌。目前,中部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已有28家电商、物流商入驻,唯品会中原地区运营中心、聚多云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多个电商产业项目建成投用。此外,跨境电商信息平台已建成投用,日订单处理100万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中心部分建成投用,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可满足800万件货物存储,电商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移动(河南)大数据中心、云和互联网产业园、云海科技园产业基地等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10亿元。阿里巴巴大数据项目正在制定建设方案,预计入驻企业400家;商务会展产业快速发展。绿地会展城、欧洲制造之窗等多个大宗商品展览交易项目已开工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兴瑞大宗商品产业园项目启动一年来,已累计入驻企业60余家,累计实现大宗商品营业额近300亿元,由其开发运营的瑞茂通易煤网电子商务平台已经上线运行,网上煤炭交易额排名全国第一。

口岸力量撑起开放门户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1年11月封关运行,当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9亿美元,2012年即以280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国综保区第二,2013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49亿美元,2014年完成388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520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被海关总署称为“全国小区带动大省的典范”, 并获批成为我国返区维修等多个试点。口岸作业区已建成使用,真正实现了综保区与航空港、公路港、铁路港、海港的“区港一体”,已与全国所有关区建立起区域通关机制。检验检疫实现“一地备案,全国报检;一地施检,全国互认;一地签认,全国放行”的通关一体化。

目前,该区已建成投用肉类、水产品、鲜果、鲜切花等多个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特种商品进口口岸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植物、种子等特种商品进口口岸申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河南省电子口岸中心已上线运行,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电子化办公;已成功复制上海自贸区海关制度创新11项、检验检疫制度创新8项。跨境电商信息平台已在该区上线运行,日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单,吸引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多家知名电商企业入驻。放眼世界,航空港实验区现已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抗鼎起我国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重任。

2015年,围绕“打造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建设大都市”战略主线,以建设带动“三个层次”发展“突破口”为总目标,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万千百”工程。即瞄准2025年万亿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目标,2017年突破0.5万亿元,2025年达到1万亿元;未来三年培育2~3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企业;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

新目标,新起点,新突破,新担当。仰望蔚蓝的晴空,郑州航空港正展翅高翔,飞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相关链接

项目建设发力

港区亮点纷呈

郑州机场T2航站楼

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是构建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助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腾飞的核心工程。本期工程共建设1条4F级跑道、1个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1个综合交通换乘中心、1个货运站,新增79个机位及空管、供油、供电等相关配套工程设施。2012年12月奠基开工,现已投入使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积极服务和保障机场二期建设,截至目前,累计交付建设用地8673亩,完成6个行政村、1个商业街区共计3255户200万平方米建筑物拆迁任务,安置被征迁村民1.3万人,为该工程按期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河南电子口岸服务中心

该中心占地42.5亩,总投资约1.5亿元,是我省与国家电子口岸相连接,服务全省、辐射中部、连通全国乃至全球的电子口岸通关服务系统。作为全省大通关信息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为口岸和特殊监管区域、开展进出口业务的相关企业、口岸管理和执法部门三大类。

富士康郑州航空港科技园

该园于2010年9月16日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奠基建设,2011年3月14日正式投产。截至2015年年底累计生产手机超过4亿部。

截至目前,郑州富士康企业累计完成厂房建设230万平方米,其中航空港区完成厂房建设200万平方米,宿舍建设近328万平方米。在该项目带动下,航空港实验区相继引进正威、酷派、中兴等手机整机与配套企业116家,目前已有中兴、天宇、华世基等12家手机整机企业投产,2015年全年手机总产量可达2亿部,约占全球手机供货量的1/7。

综保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保税物流中心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日处理能力达100万单,保税物流中心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可满足800万件货物存储,已有唯品会、京东国际、准时达、保税国际等52家电商企业与支付宝、财付通、上海银联等7家支付企业入驻,已有28家电商、物流商入驻中部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兰河公园

兰河公园总占地6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投资额约3.6亿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河道工程、建筑物配套工程、恩平湖工程、生态环境补水工程、生态环境营造工程、滨水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河道西起郑港四街,东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全长3.5公里,北接正弘中央公园中心湖,水源引自规划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在郑港四街西侧形成景观湖面。设计理念为:健康安全、水活水清、生态美观、和谐共生。

锦绣桂园社区

该社区是航空港实验区郑港办事处下辖的10处新型城镇化建设居民安置区之一。项目占地66.75亩,规划建设9栋单体住宅楼,房屋1022套,总建筑面积10.77万平方米,安置村民333户、1359人。社区设立二级网格一个,三级网格6个,四级网格21个。同时成立的锦绣桂园社区服务中心和永靖物业管理服务公司。房产变资产、村民变市民、村庄变社区,这些变化见证了社区发展新景象。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