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喜看十二五巨变 展望十三五宏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市:以人为本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市:以人为本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本
郑新快速通道
产业集聚区里的高新技术企业
郑韩湿地文化园

本报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刘栓阳 文/图

设计新颖的现代化新型社区通上了南水北调干渠里的清水,光纤网络可以实现高速上网,驱车5分钟左右能够驶入郑州绕城高速,身边还有中部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市场群——郑州华南城提供的5万个创业机会、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这里是有望成为镇级市的新郑龙湖。

杏树满山野,风清水绵绵,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尽揽怀中,还有呼之欲出的寻根拜祖旅游区、多彩梯田艺术产业区、石刻岩画研赏区……这里是集创意文化、生态文化、农业特色旅游为一体的新郑具茨山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区。

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轩辕湖让喧闹的城市安静下来。湖边,芳草、绿树构成漂亮的生态廊道,送出新鲜空气,让劳累一天的身体顿时轻松起来,可以垂钓、可以闲谈、可以阔步、可以停留……这里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郑中心城区新区。

这是新郑五年来从乡村到城市发展的美丽画卷,充满生机与希望,充满人文与关怀,描绘出整个“十二五”期间,新郑市通过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城市脱胎换骨,也使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硕果累累,新郑市是如何下好“十二五”期间的一盘棋,记者深入该市寻找答案。

“小社区”成就“大城市”梦

提起五年来生活的变化,家住新郑孟庄鸡王社区的居民王栓喜显得十分激动。他对记者说:“五年里,家中生活变化确实很大。如今,两个儿子在中原地区最大的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城——郑州华南城上班,每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老伴和儿媳妇们在社区保洁,月入各有1800元,本人则在社区门口钢材市场上班。所以,现在向任何人介绍家庭和生活,心里都是底气十足。”

不过,令王栓喜更开心的是,除了稳定的收入,入驻新型社区后,他一家人还分了5套房,住3套出租两套,算下来年全部收入过了20万元,一家人很有幸福感。不像五年前,手里没有钱,一家人个个都很焦虑。

五年前,生活紧张的农村小家庭,在五年后喜迁新型社区,从此过上殷实有盼头的城里人生活,这一变化与鸡王新型社区整体改造密不可分。

曾经的鸡王社区是味儿很“农”的普通乡村,位于孟庄镇西北部,原村民住房占地320亩,共7个村民组、380户、1700人。村民以务农为生,也有种枣树、贩枣子挣钱的,但生活都不富裕。鸡王社区改造启动后,安置房建设用地80亩,节约出240亩地用于地产开发或产业发展,一下盘活了整个村子:村民住上新居,分到现钱,也有了就业岗位。所以,现在这个社区里,轿车不稀奇,村民追个潮流买新款的苹果手机也不是稀罕事。

鸡王社区的“路”走得顺,得益于新郑市把“路”铺得好。据了解,为实现以人为本建设新型社区的目标,该市专门将“六对比”的保障政策配套给社区。比资产:过去,居民人均住房不足30平方米,人均固定资产不足2.5万元,集体资产为零。社区建成后,原有房屋户均补偿13万元,人均无偿分配居住用房50平方米、商业用房10平方米,人均固定资产达到25万元;比收入:过去,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有6840元,入住新型社区后,人均纯收入超过16540元;比配套:按照通网络、通天然气等“六通十二有两集中”的标准,为社区配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比就业:依托六盛钢材、东鑫钢构等企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528人,带动创业120多人,并吸引外来人口就业1.5万余人;比保障:过去,居民除自费缴纳医疗保险外,无任何其他社会保障。入住新型社区后,由村集体统一免费为居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村民养老保险;比管理:过去,村庄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如今,组建梧桐社区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实现资产管理和物业管理规范化。

当然,在新郑市,这五年和鸡王社区居民一样过上有幸福感生活的居民还有很多。据统计,该市共计建设安置区62个、650万平方米,回迁群众39920人。然后,通过算大账,将城区、镇区和新型社区居住的户籍人口全部纳入城镇户籍人口,消除了现有户籍制度城乡之间隐藏的待遇差,并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该市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7.5%提升至61%,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

“开放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与鸡王社区隔路而望的,是郑州华南城批发市场。该项目总占地1.5万亩,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0亿元,涵盖商品交易、物流集散等九大功能。全部建成后,可入驻商家超过5万户,直接新增20万个就业岗位,产生税收50亿元,并能带动1000亿至3000亿产值。

于2012年奠基的郑州华南城项目曾在中原地区引起不小震动,当时有人认为,一个财政收入几十亿元的县级市是想表演“蛇吞象”,不看好新郑能托起这个“巨无霸”项目。对此,新郑市的态度是顶着上,该市市委、市政府开会研究认为:新郑天天讲“开放创新”,打造大开放平台、大创新创业平台,如果遇到困难和压力就退缩,大招商,引大项目,更别提了。

迎难而上成不成?发展成果是最有力的回击。据了解,目前,该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全部开建,已建成350万平方米,其中198万平方米已营业,入驻商户1万多家,涵盖小商品、建材、五金机电等四个业态,还与2.5万余家商户、22家商会、行业协会和专业市场签订了入驻协议,项目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税收收入6亿元;2016年,郑州华南城还将新开工15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70亿元以上。而到2020年,该项目还将实现三个超千亿目标:打造综合性批发专业市场,实现实物商品交易额超千亿;搭建中部地区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千亿;打造百万平方米现代化专业仓储物流园,实现辐射全国的社会物流总额超千亿。

郑州华南城项目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新郑速度”“新郑效率”滋润下的郑州华南城项目各环节建设几乎可以刷新全国同类市场建设纪录;在这种环境下发展,没有项目活不起来,没有项目做不成规模。

成功引入郑州华南城项目彰显出新郑市敢啃“硬骨头”的实力,也侧面反映出该市为营造“开放创新”好环境而付出的努力。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新郑抢抓“三期叠加”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五职招商”“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商”等,共签订投资项目419个,合同总金额达2661亿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09.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围绕打造“双创”好环境,建设“临空经济强市”这一总目标,该市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262项削减至138项,削减47.3%,审批环节由1310个压缩到620个,压缩53%。同时,高标准建设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将40个职能部门、138个行政审批事项、224个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行政服务大厅,使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这一切的一切说明,不管是投资600多亿的郑州华南城项目成功落户新郑,还是“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新郑,都不是偶然,而是新郑务实重做的积淀。

产业集聚挺起发展“脊梁“

越来越多的郑州人发现,冰红茶饮料、啤酒、休闲零食、手机配件等纷纷打上“新郑制造”的字样,尤其是一直在电视上广告的雪花啤酒,为什么瞬间席卷郑州市场?答案是:在郑州市区20多公里之外的新郑市中原食品工业园里,华润雪花啤酒项目已经扎根,所以郑州人喝上雪花啤酒是“分分钟”的事。

据介绍,华润雪花啤酒(河南)有限公司项目占地面积388亩,总体规划为年产100万千升/年,是国内同等产量占地面积最少、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啤酒生产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1月17日开始投料生产,预计年销售收入10.65亿元,年上缴税金2.68亿元,安排劳动就业1200余名。

在中原食品工业园里,与雪花啤酒为邻的还有好想你红枣、雏鹰农牧等这些风靡全国市场的产品,他们抱团抢滩全国市场,河南的名优产品不愁叫不响,不愁火不起来。

名牌产品扎堆聚集形成食品产业规模化发展是新郑产业聚集发展的“缩影”,也是该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写实”。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该市通过大力推动“干道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产业“小而全”向主导产业突出转变,构建起以商贸物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三主三辅”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出“新郑经济升级版”。在此过程中,该市着力提升商贸物流业产业业态,规划建设了25平方公里“一中心四园区”的龙湖商贸会展城,建设中部商贸会展之都,打造“龙湖千亿商圈”。据统计,五年来,商贸物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52.6亿元;着力健全食品烟草业产业链条,达利食品、中储粮油脂等项目已投产运营,“好想你”红枣国际产业园即将完成建设,食品烟草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据统计,五年来,烟草食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81亿元,新郑生产的方便面占全国市场份额10%、枣制品占15%、酱油占14%。着力加强生物医药业科研发展。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11家,年产医用水针剂70亿支,是全国最大的医用水针剂生产基地。据统计,五年来,生物医药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41.7亿元。

此外,在产业集聚优中选优、强强联合的同时,新郑市还先后淘汰重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00家,并成功引进IBM、法国圣戈班等世界500强企业3家。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91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

“千载机遇临壮乡,正是击鼓奋进时。”在“十二五”鸣金收官之时,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一个奋发有为的临空经济强市在中原大地再奏凯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