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喜看十二五巨变 展望十三五宏图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荥阳市:一座宜业宜居和美幸福之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荥阳市:一座宜业宜居和美幸福之城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任学军 文/图

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紧邻郑州中心城区,有陇海路西延、中原西路、郑上路、科学大道西延、沿黄快速通道等快速通道与郑州紧密相连,距新郑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陇海铁路、郑西客运专线、310国道、连霍高速、郑州绕城高速横贯全境,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

这里,山川秀丽,人文厚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东方名郡”,《史记》中涉及荥阳的记载达160多处,是“中国诗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象棋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是中华望族郑氏、潘氏、冯氏祖地。

这里,截至“十二五”末,完成生产总值61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10.6%;跃居“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60位,较2011年前移6位;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33位,较2011年前移12位;获评全省“2014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市”第一名、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工作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

这座城市的名字叫荥阳。当前,她正昂首阔步行走在宜业宜居和美幸福之城的大道上……

“四库一河”项目

整体项目规划南起三仙庙水库,经丁店水库、楚楼水库,向北至河王水库,沿索河南北全长约35公里,总规划面积约102平方公里。项目整体规划在沿河200米范围内进行河道治理及生态景观打造,在沿河200~1000米范围内进行相关产业配套和综合开发建设。

“四库一河”项目一期工程规划面积约6000亩,于2011年11月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中原西路至丁店水库沿河200米范围内河道治理和生态景观打造,估算投资约40亿元,主要是通过索河沿线的综合整治,建设沿索河经济文化景观带,提升城市整体档次,带动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建设。目前已完成土方挖运606万立方米、打造地形271万平方米、栽植各类乔灌木181.2万株、地被类苗木约105.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12亿元,绿化面积完成约4500亩,河道整治面积完成约900亩。

瀚宇·天悦湾项目

该项目位于郑上路以南、新310国道以北、万山路以西至索河两侧。该项目涉及荥阳市城关、楚楼两个行政村,总占地3021.6亩,其中,居住用地占地1719.75亩,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总投资70亿元。安置区占地233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目前,已拆除企业120家、农户和居民户1711户,完成拆迁面积71万平方米。在建第一安置区26万平方米2036套,主体完成92%,完成投资10.2亿元。项目范围内河道景观打造已基本完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村民安置、商业、办公、休闲健身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成为荥阳体量最大、环境最美的宜居地之一。

中国中车郑州公司基地项目

郑州南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主营城际动车组造修、城轨地铁造修、现代有轨电车造修、高速动车组检修服务等四大板块业务,是河南省唯一的动车组制造、检修企业,并拥有地铁车辆、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制造检修技术能力以及高速动车组的检修能力。

正在投建的轨道交通装备造修基地总投资18亿元,占地640余亩,分三期建设,最终年产能为新造轨道车辆500辆,检修2000辆。

基地一期工程已于2015年5月开工,在建项目有涂装、总组装、预组、调试和试验厂房以及动调、存车线、辅助公用设施等。完工投产后,将形成轨道车辆涂装、总组装、车辆试验、车辆静态调试、编组动调能力,以及新造300辆/年,动车组高级修400辆/年的初期产能。

推进新型城镇化 实现群众“优居梦”

在荥阳园林中心上班的刘翠兰每天都会沿着瀚宇·天悦湾小区内天悦湾滨河公园走几圈,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听着广播健身,她感慨道:“前几年这里虽然是荥阳‘四库一河’的一部分,但还是一片洼地,到处干涸荒凉,真没想到现在建设得这么漂亮,说起来,我真是高兴啊。”据她介绍,她在荥阳工作生活20多年,荥阳近几年真是好事连连……“如果真要让我罗列感到幸福的事,一时半会儿给你列不完啊!”她兴奋地说道。

其实,刘翠兰健身的小区就是荥阳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群众“优居梦”最恰如其分的写照。

荥阳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严格落实“一个主体、四个权益”要求,2012年以来共实施征迁村庄128个、涉及15.3万人,完成征迁2229万平方米;累计开工新型社区58个,建设安置房581.3万平方米,回迁群众9.03万人,回迁比例达到59%。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通过精准扶贫确保同步小康。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亿元,完成2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4498户、15638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5个、科技产业化项目47个、区域特色经济项目3个、“雨露计划”转移培训6313人。

打造郑州西花园 实现群众“生态梦”

其实,刘翠兰阿姨提到的“四库一河”项目就是荥阳市打造郑州西花园,实现群众“生态梦”的又一个缩影。

“四库一河”项目是荥阳市委、市政府谋划实施的一项公益性工程、生态工程和民心工程。“十二五”伊始,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成为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首要任务,也是决定荥阳未来发展的关键。基于此,荥阳市委、市政府围绕“以水为脉,城水相融,打造生态和谐宜居荥阳”的目标,从立足郑州、立足中原的大视野出发,决定以贯穿市区的索河及沿河四座水库进行综合整治为切入点,谋划以索河为轴线,以“一河四库”为基础,通过对滨河岸线资源整合,串联起索河沿线各个城市功能空间,将其作为一个发展整体来进行规划建设,谋求以良好生态自然环境促进产城互动,带动荥阳城市化水平全面提升,并以项目的实施为载体,逐步带动全市经济、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全市的综合竞争力,塑造“生命的纽带、生态的环境、生动的景观交相辉映的活力新城”。

“四库一河”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充分发掘和利用荥阳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而且是放大优势的一次实践活动。随着沿索河生态景观带的形成,并以此为核心向外辐射,必然起到“筑巢引凤”的效应,带动沿线土地升值,引领两岸产业的发展,以良好生态环境促进产城互动,并由此带动荥阳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引领荥阳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荥阳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012年以来,该市通过多种措施实施生态建设打造郑州西花园,从而实现群众“生态梦”。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廊道绿化4700万平方米;大气污染防治深化细化,“四库一河”等水系治理成效明显;全域旅游深入推进,打造沿黄和南部旅游产业带,建设刘沟、汜水等美丽乡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田园城市,荣获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市、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群众“致富梦”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住进新社区,如何增加群众收入?荥阳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化开放创新双驱动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抓手和举措。

该市采取坚持两手抓战略: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提升。认真落实工业经济“三年倍增五年超越”计划,预计“十二五”末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00亿元,年均增长16.2%,位居2014年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61位。按照“做大、做强、做优”原则,加快以超硬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建筑机械、阀门、游乐设备等特色装备产业园。荥阳产业集聚区荣获全省“十快”和郑州市“两强”。郑州新材料园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之一,白鸽、四维等5个项目建成投运,华晶等6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0个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引进。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军民融合、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展大招商、精准招商,五年累计引进超5000万元项目157个,合同金额739亿,成功引进国机、华晶、中车、海格制造基地、北航金阳电气、虏克电梯、北京奥特莱丝、河南豫发等重大项目;累计引进域外境内资金490亿元,年均增长21.3%;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年均增长10.3%。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引进高端人才,荥阳连年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县(市)”,荣获“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河南省专利申请二十强县(市)”。

中国中车郑州公司基地项目,就是荥阳市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群众“致富梦”举措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中国中车郑州基地将发挥主机厂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发制造能力,带动下游产业链,形成以郑州荥阳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轨道交通客运装备产业集群,实现“河南车、郑州造;郑州车,荥阳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优居、生态、致富,构筑了一条荥阳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生态环境城市、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发展之路。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即将过去;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起始之年,正在谋划。

荥阳的明天更美好

“荥阳将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围绕‘抓改革创新、强投资开放、促结构转型、求民生改善’总体要求,以‘三大主体’工作为统揽,坚持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稳市,着力调结构稳增长、抓城乡促统筹、惠民生保稳定、优环境强保障,加快建设‘四个荥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荥阳发展新跨越。”荥阳市委书记宋书杰自豪地说。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总体上,荥阳市将主动融入郑州国际商都建设,围绕“打造郑西新城、建设和美荥阳、率先全面小康”总体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持续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稳市、生态立市四大战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争先晋位、科学跨越。重点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强力推进开放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实现全民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城镇化全域实现,开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