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成一个月 封堵涉案资金三千余万元
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铁路拟上半年试运营
“新消费”万亿级市场
能否成为中国经济下一个“风口”?
郑东新区 · “周报”
我市新增两家
3A级旅游景区
我市5人入选
“中国好导游”
zw614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探访郑州市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
建成一个月 封堵涉案资金三千余万元

本报讯(记者 王译博)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的诈骗犯罪急剧增多,危害严重,已经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性问题。郑州市公安局根据省公安厅和郑州市政府统一部署,于2015年12月1日建成了郑州市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

昨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探访郑州市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据了解,建成一个月,该中心已封堵一般诈骗案件涉案资金3000余万元,成功处置了一批虚假信息诈骗案件,初步发挥了紧急处置虚假信息诈骗案件的功能。

据介绍,郑州市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是公安机关、银行和通信部门合署办公,共同对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实施案后紧急处置的机构。目前进驻中心的有中、农等银行,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三方合署办公后,实现了对被骗资金流快速止付、话务流强行中止、网络流切断等功能。

其中,公安机关主要负责全市以及省内部分地市的虚假信息诈骗警情的接警处置、咨询服务;银行部门主要负责涉案银行账户信息和资金交易实时查询、紧急止付冻结;三大通信运营商主要负责涉案手机号码、“钓鱼”网站的关停及封堵等工作。

运行以来,中心接警情近千起(包括郑州本地和外地),采取紧急处置措施500余起,紧急止付涉案银行账户约600个,封堵虚假信息诈骗案件资金约300万元,封堵一般诈骗案件涉案资金3000余万元,成功处置了一批虚假信息诈骗案件,初步发挥了紧急处置虚假信息诈骗案件的功能。同时,还牵头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破获了一批典型案件,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相关链接

警方提醒:牢记“三不一要”防诈骗

据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民警介绍,目前,公安机关发现的电信诈骗形式有几十种之多,主要涉及法院传票、信用卡透支、银行卡e令升级、中奖、购车退税、网络购物、冒充熟人、冒充公检法、绑架勒索、机票退改签等。近年来随着网络发展,还不断出现了通过木马链接或非法APP客户端劫持手机进行网银转账的新型犯罪。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要牢记“三不一要”口诀: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犯罪分子是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犯罪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不将有大额存款的银行卡绑定手机网银、支付宝等,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及时向警方提供骗子账号和联系电话等情况,由警方紧急处置。

此外,警方特别提醒:不论接收到什么信息,只要涉及以下“八个凡是”内容,均为虚假信息诈骗:(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个人银行卡信息的;(6)凡是叫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7)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8)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