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优化资源布局
向高位均衡和高质公平迈进
有未来的教育
cq611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优化资源布局
向高位均衡和高质公平迈进
我市5年增22.9万个学位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升至70%
执行公用经费新标准,为学校图书室添置大量适合学生阅读的新书。
市实验高中建成投入使用。
郑州市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专家论证会现场。
郑州四中老校区改造焕然一新。

优化资源布局

向高位均衡和高质公平迈进

本报记者 赵文静

回眸“十二五”

郑州教育跨越发展专题报道

1

刚刚走过的五年,我市市区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65所,新增22.9万个学位,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从30%提高到70%。

这是我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学校布局规划体系,持续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不断推动郑州教育向高位均衡和高质公平迈进”交上的喜人成绩单,也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初尝果实的甘甜。

规划引领科学布局

推进教育转型发展

如果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共同追求,那么,充足优质的学校资源便是教育转型发展、实现内涵提升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十二五”期间,着眼实现教育与人口总量结构相适应、与都市区功能定位布局相匹配的总体目标,市教育局加快资源布局规划的科学编制,优化整合教育用地资源,调整、完善教育设施布局结构,加强指导中小学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努力突破郑州都市区中小学建设与发展的现实瓶颈,初步构建起与城镇化发展需要相协调的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布局体系。

为逐步实现郑州市中小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宜、资源配置优化、办学效益明显的教育发展格局,通过对我市现状办学条件和生源的分析,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力量和专业队伍共同编制完成了《郑州都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4~2030)》,总规划面积7446.2平方千米,其中主城区规划面积1008.4平方千米,规划范围与《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一致。

与此同时,结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2013~2040)》,总规划面积415平方千米,规划总人口260万。着眼近期需求,编制了《郑州市扩充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2014~2018)》,计划到2018年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39所,预计投资110亿元,新增学位32万个。

这三项规划、计划的编制完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郑州教育自身发展和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了教育规划基础。

教育用地“橙线”管控

力破瓶颈制约难题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和转移。入学适龄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不少城镇学校的大班额现象突出。就郑州市来看,2012至2014年,市区小学、初中、高中的入学人数每年都在以9000人、5000人、4000人的规模不断增长。2014年市区小学入学,随迁子女占入学总人数的39.4%,部分热点学校班额超过70人,比国家规定的45人超出了56%;市区初中入学,随迁子女占入学总人数的 38.2%,市内四区这一比例达到39.52%。

为缓解“上学难”“大班额”等问题,我市立足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和扩充教育资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郑州都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提出近(2015年)、中(2020年)、远期(2030年)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步骤,到2020年,全市小学班额规模达到或接近国家规定的班额标准:小学班额控制在45人,初中班额控制在50人;到2030年,全市中小学全面实现标准化优质教学。

“十二五”期间,市政府还对中小学用地规划实施“橙线”管理,共控制了中小学教育用地637片,其中新增建设用地369片,市区中小学用地面积由1.13万余亩增加至2.22万余亩,可基本满足到2020年城市发展对中小学建设用地的需求。

然而,城镇化进程中配套教育资源相对滞后问题远比想象的复杂。“出现问题,不要解释,要解决。部分城乡接合部区域开发时,开发商未按要求配建小学,致使每年秋季适龄儿童入学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管城区教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难题,管城区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办事处、规划局、土地局、教体局、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实地考察、找地规划、储备专项资金,并通过建立项目层级管理制度、项目推进会制度、项目储备制度、项目建设多样化等制度,确保了一批中小学校的如期开建。

5年增22.9万个学位

优质教育资源“倍增”

五年来,我市市区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65所,其中小学114所、初中51所,总投资73.91亿元,新增4929个教学班、22.9万个学位(其中小学3429个班、15.4万个学位,初中1500个班、7.5万个学位)。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16所,总投资28.26亿元,新增4346个教学班、13万个学位。截至“十二五”末,已有127所中小学和369所幼儿园投入使用。

从统计数字来看:新建项目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初中和小学的项目数量比例渐趋合理,入学热点区域成为建校重点,中小学建设项目基本体现了“以三环内市内中心区及周边热点区域为主”的原则。与此同时,项目工程前期工作逐渐规范,涉及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的立法保护、布局规划、联审联批等制度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也不断推动郑州教育向高位均衡和高质公平迈进。

“从2011年到2013年,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覆盖市直、区属398所中小学的207个项目连续实施三年,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其中12.3亿元用于基本建设,4.3亿元为市、区两级学校配备标准化实验室、计算机室、录播教室、图书等教育教学设备及塑胶操场、校园修缮等项目。”据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区初中整合重构为20个新型学区和9个学区共同体,学区内学校逐步实现均衡发展。此项工程还通过采取扩建挖潜、一校多区、强校托管、联合办学等四种模式,共净增、转化优质中小学学位8.4万个,市区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从30%提高到70%,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着眼于需要、着眼于问题、着眼于先进”,我市通过制定公用经费新标准,提高教育资金投入,拓展区域教育资源,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2013年,市教育局联合专业机构制定了新的《郑州市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公用经费标准》(试行),新标准明确了郑州市市区中小学教育装备项目和其他办公及生活设施设备配备标准,确定了每生每年小学700元、初中1210元、高中1919元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5年,为进一步加快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后,市教育局争取到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有力促进了基础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