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中部时尚之都 助推国际商都建设
重污染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
女孩街头卖剪纸救弟
城镇居民医保待遇上调
河南省科技报告共享
服务系统上线试运行
郑州电商标识
正式全面启用
航空港区专项整治
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机场受大雾天气影响
多个航班取消或延误
郑州电商大讲堂
开讲今年第一课
著名作家张一弓去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中部时尚之都 助推国际商都建设
打造“中国中部时尚之都”

(上接一版)“互联网+”时代强势袭来,郑州服装业又一次站在转型风口。我市服装企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采取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促销模式。自2013年11月11日,逸阳女裤在天猫全网实现销售额3000万元,2015年“双十一”的销售额达到5500多万元;2015年“双十一”当天,娅丽达全网销售突破2000万元,全年网上营销占总销量的40%。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服装产业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五年。”市服装协会会长陈勇斌介绍,线上销售的大力发展弥补了线下渠道萎缩对企业带来的业绩压力,电商业务的开展提振了整个郑州服装企业的信心,对稳定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工信委纺织服装处处长闵锋杰告诉记者,为扶持我市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我市编制了《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及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用于扶持、引导产业发展,鼓励服装企业扩大规模,争创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这些政策、措施和资金的落实,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郑州纺织服装规模化、集聚发展。近年来,郑州服装业以每年近20%的速度蓬勃发展。全市目前共有服装生产企业2000多家,年生产女裤达到2亿多条,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50%,郑州女裤已成为全国女裤的领头羊;男裤年生产9000多万条,也成为全国第六大生产基地。

弥补短板构建全产业链条

“哪儿的白坯布质优价廉,就从哪儿进货。”郑州光大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爱梅掐着指头算成本账:“郑州纺织产业链完善了,要什么有什么,不出郑州都能采购到。”

2015年11月19日,郑州锦艺国际轻纺城一期开业,也为像杨爱梅这样的印染厂家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个大轻纺城是面料、辅料、棉布、床品、窗帘、家纺产品交易中心,已经形成“东有浙江柯桥,南有广州中大、中有郑州锦艺国际轻纺城”的三足鼎立格局。

“补短板,完善产业链条,是我们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中原区委副书记、中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苏西刚说。建纺织产业园初期,缺少专业的面料批发市场,缺失专业检测认证环节,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中原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锦艺国际轻纺城、中国中部纺织服装品牌中心等专业面料市场和国家棉花及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竭力弥补纺织服装产业短板。刚刚过去的2015年,元通纺织城和锦艺国际轻纺城先后开业。目前,中原区纺织产业园区已经实现了纺织机械、配件制造、棉花质量检测、织布、染整、布料、服装研发设计、品牌服装加工、产品展示销售、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完善的产业链条。

全产业链条是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要‘筑巢引凤’。” 苏西刚说,中原区正按照“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专业高校”优势合作思路,规划建设 “中原时尚”创新创意综合体项目,搭建研发设计平台,并研究制定能留住高端设计人才的优惠政策,实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郑州要建设国际商都,‘买全球、卖全球’,我们卖什么?”中原区的决策者围绕如何发挥郑州大枢纽、大物流优势,搭上“一带一路”、郑欧班列“顺风车”做文章,谋篇布局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纺织产业园建成全球供应链中心。

“我们去年做成了首单出口土耳其的全自营服装出口业务,通过郑欧班列直接发往欧洲客户。”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勇刚说。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和郑欧班列运行及E贸易的发展,中原新区内的纺织企业嗅到先机,纷纷利用“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中的交通优势,提前布局国际市场。

“北京大气、上海洋气、中原中气。我们还要通过发展时尚创业产业,发挥设计师的智慧,把具有中原文化气息的元素融进纺织服装产业,为郑州建设国际商都贡献一份厚礼。”苏西刚说。据介绍,中原区已初步提出在纺织服装产业成立“一个集团”、打造“三个中心”构想:成立“中原时尚集团”,打造“豫派服装强势品牌集聚中心”“中原时尚创意中心”“海内外高端服装供应链中心”,通过抱团发展,资源共享,释放空间,以商招商,打造“中国中部时尚之都”,助推郑州国际商都建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