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职教”创出大未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职教”创出大未来
回眸“十二五” 郑州教育跨越发展专题报道 3
中餐宴会摆台比赛中选手正“上花瓶”
职业学校的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的“淘宝班“

本报记者 赵文静

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开网店,这是什么情况?

在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里,这样的新鲜事可不少。按照“班级公司化管理,教学市场化运作”的教育模式,每个班都成立了模拟股份制有限公司,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学生”和“公司职员”双重身份。“项目+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市场的不断锤炼下,成为真正的“职业人”,实现了由“毕业后就业”到“学习中就业”的转变。

这是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成立的“淘宝班”业绩:去年11月份,“淘宝班”总接单量已突破1000单,销售额高达28.7万元,创业明星张乐同学更是创下了单笔订单盈利2000元的销售业绩。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创新机制,提升内涵,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主线,紧密贴合郑州产业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进职教攻坚计划,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目前,全市新建和改扩建职业院校达到130所。其中地方高职院校19所(含高等专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职学校82所(民办52所)、技工学校28所。在校生共计37万人,年均毕业生10万余人,各类毕业生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破题: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通过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畅通和拓宽技能型人才培养通道,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强化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相互衔接,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等六项措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上,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同时,完成《2010~2015年郑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二期)》,规划8个项目,分年度实施,项目总投资1.21亿元,各项目已基本完成。

我市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将职业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培训等。五年来,郑州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职业教育资金53.9亿元。

按照郑州都市区“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的理念,贴近产业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步伐。郑州东部职业教育园区位于中牟产业园内,占地面积8350亩,规划入驻15所职业院校。目前,园区建设基本完成,已有9所学校入驻,整合工作正在积极推进。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新校区(郑州市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入驻4所市属职业院校,实施中高职相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验。

创新:打造新型专业格局

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性的凸现和大职业教育观的形成,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市树立“大职业教育观”,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创办具有郑州区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集约发展、区域联动、中高职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全日制与业余学习并重的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

五年来,我市共规划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41个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项目,落实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资金1.79亿元。通过实施项目带动,进一步健全了我市以高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为补充、覆盖城乡、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新型专业格局特色明显。围绕主导及新兴产业,全市开设了装备制造、电工电子、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等17大类132个专业,逐步形成了特色引领、重点突出、全面覆盖的高度契合产业发展的专业格局。

一批批有影响的品牌专业、品牌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重点专业建设评估,引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创建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6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6所。

2014年,市教育局被国家教育部、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践行:加快教育教学改革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共赢,如何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每所学校都在探索、实践和思考。

“当前,职业教育依旧面临多重困局。”中州大学副校长薛培军建议,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在办学思路、模式、方法上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变,搭建中高职、本科相衔接的通畅架构,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我们按照突出区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的专业群建设思路,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人才培养结构调整。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拓展实践空间,搭建团队建设平台集聚高素质师资队伍。”黄河科技学院副院长杨保成说,作为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构建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已建成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程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7个,郑州市重点(示范)专业16个。

强化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郑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评估细则》。同时,多形式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企业冠名、送教入企、引企进校、人员互派、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开展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56个,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1248个。以富士康科技集团、格力电器为代表的20家优秀企业被命名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专业课教师培养任务,并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人才评价、课程建设等工作。

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市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完善国家、省、市、校四级教师培训网络,注重实践能力提升,积极培养和认定“双师型”教师。探索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学分制”改革试验,实施学生“5+1”综合职业素质提高计划,进一步完善学生技能竞赛制度。

探索:架起教育互通“立交”

大职业教育观视野下,我市将传统的成人教育、新兴的社区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居民和群众职业能力、文化素养的提升。

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一站式服务,各县市区将全民终身教育延伸到农村,渗透到基层……我市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开通郑州学习在线网站,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发1.2万门课程,注册在线学习15万人,基本形成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站(点)四级社区教育网络。连续两年成功举办郑州市全民学习活动周。2013年至2014年,市教育部门用于社区教育和各项建设的经费就达900多万元。

“十二五”期间,金水区、中原区、新郑市3个区(县)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2013年,我市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论坛会议,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去年4月,我市还应邀在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作社区教育经验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去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蓝图已经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逐步成型,技术技能人力资本素质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基本确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新年伊始,市教育局组织的职业教育报告会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职教学会常务理事邢晖吐露,迎接机遇和挑战,思想首先要突围,要实现“五个对接”,专业设置同产业需求对接,实现产教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打造新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树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施“双证书”制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构建教育“立交桥”。

把握发展趋势,更新发展观念,明晰发展定位,突出发展重点。迈入“十三五”,按照计划,我市将出台《郑州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初步完成专业建设布局规划,开展1~2所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资助计划,职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投入使用。同时,将局属中等职业学校纳入集团化发展、规模化发展体系之中。继续完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系,顺利开展社区教育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有效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

←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幕式

↓校企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