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课堂导入的艺术
鱼缸里的“隐藏高手”
老妈VS钢笔
《荷趣》
《机器人保姆》
《陶罐》
把心灵打开
体验盲人生活
校园快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课堂导入的艺术
契合课堂 花样呈现

新郑市中等专业学校 高金燕

国学课堂 汉字文化

演化顺序

甲骨文→金文→ 小篆→ 草书→ 行书 →楷书

教——古往今来话教育

“教”是个会意字。甲骨文“ ”,左边上方的“ ”表示算筹、算数,下边“ ”表示孩子,右边“ ”是手拿教鞭,表示说教、惩戒。有的籀文 用“心” 代“攴” ,强调“教”者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

《孟子》:“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说明教育的重要性。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 。凡教之屬皆从教。

“教”的本意是教育、指导。《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阐述所谓教育,就是增长人的优点和长处而纠正和弥补人的过失。

“教”字除了教育这个本意之外,古代带有施行教化之意的文告之类的文体也成为“教”,让百姓接受教育,普及教化。

不同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教育培养人的这一本质,同时在教育活动中让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尊重,正逐步实现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进行主动的自我建构,自我发展成为有思想,能创新,个性化的人。 石全中

“豹头、猪肚、凤尾”,这样的文章称得上锦绣华章。而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豹头”可谓有吸引力的导入。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教师精妙的构思、高超的技巧和不懈的尝试,更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努力探讨其呈现方式、积极挖掘其最佳模型。唯有这样,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教学效果才会稳步提升。

有的放矢 发掘潜能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主阵地是机房,如果忽视导入或直奔主题,会让课堂教学失去魅力,无法按预设正常进行。这时候,就要针对学生好奇心强、接受速度快等特点,有的放矢。比如说,借用神舟飞天、鲸鱼漫游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展示效果图,引领孩子们学习“在WORD中插入图片”,这样的导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励学生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收效颇佳。

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积极参与。比如,讲解《路径动画的制作》时,借用动画片《梁祝》片段引入,创设故事情景,并用充满激情的话语鼓励学生模拟蝴蝶的“飞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竞相模拟情景制作flash动画,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还模拟了“相遇与追赶”的效果,孩子们的潜能让人惊叹。

好的课堂导入方式主要有提问导入法、展示导入法和情境创设法。第一种是最常见的导入方式,它用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进而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第二种则是先向学生展示效果图,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激发学生学习待授知识,探索未知领域;最后一种是教师先设计一种虚拟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模拟情景,完成教学任务。

然而,一个导入方式再好,如果每节课都用它,那就像程咬金的三板斧会让学生因此失去“新鲜感”而倦怠。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实时地变换和调整导入方式,使学生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快乐徜徉。

值得注意的是,好的导入方式一定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如果只是为了吸引学生,那么再精巧的导入也只是哗众取宠,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