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古人“字”中学问多
准疆回疆新疆与苗疆
溪山晴雪 (国画) 陈忠南
异国乡音
瓶插梅花带雪枝
《文学的祖国》
邂逅相遇
谢国启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法国当时推出了一些政策,比如说一看外国的东西太有竞争力了,进口的东西会抢走法国人的工作,就加关税,阻止进口。巴斯夏就说:“对呀,我太赞成了。咱们把法国所有的好斧头、大斧头全部都扔了,改成小斧头,最好磨都不磨,是钝的,让人去砍树。原来一个人一天可以砍掉的树,现在得三个人用三天才能砍掉,这样劳动增多了,财富就增多了嘛。”他老用这种方法跟别人逗闷子。

在这种逗闷子和幽默的背后,我们能感受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品尝的苦涩。那就是,随着我们聪明才智的发挥,我们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而这些技术在生根、发芽、长大之后的一瞬间就要反扑过来,对人类狠狠地咬上一口,把我们原来赖以存活的那些工作抢走。

20世纪初,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就讲过一句话,他说有一个词现在不太著名,但是未来大家会越来越多地听到这个词,叫“技术性失业”。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用聪明才智发明的这些技术,反过来会导致我们失业,这是一个未来会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壮大的趋势。

听着100多年前凯恩斯讲的这句话,我们自己从瓶子里放出了互联网这个比以前所有技术都要强悍无数倍的新魔鬼,引发了全球性的年轻人失业,你不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恐怖故事的开始吗?

技术势必带来灾难性的失业

可能有人会问,你怎么把技术进步的前景描述得如此一团漆黑呢?难道技术进步不是人类经济繁荣的最底层的一个因素吗?没错,但是人类经常犯一个相反的错误——老是低估技术的作用。

比如说,1992年,克林顿政府召集了一帮经济学家来讨论经济问题,可是最后大家在报告里一个字都没有提及互联网。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经常在固有的格局和资源里面想经济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们老是忧心忡忡。而我们如果一次又一次地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打破既有的资源格局,让资源重新呈现它的版图,就很容易实现经济的繁荣。所以技术肯定会带来繁荣,这无须讨论。

但是,技术又会带来灾难性的失业和经济悲剧。那这两个结论之间不冲突、不矛盾吗?不矛盾,因为我们习惯于使用平均数或者总量来衡量经济的发展,可是社会的稳定、个人的幸福呢?有时候,总量或者平均数这个概念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说明问题的其实是“中位数”这个概念。

什么叫中位数?比如说,我们一屋里有五个人,有有钱的,有没钱的。平均数就是把大家所有的财富加起来除以五;而中位数则是指我们这五个人当中,谁的财富状况正好处于中间值,比他富有和比他穷的人正好相等,那么这个人的财富水平我们就称之为中位数。

综上,经济发展是一个总量和平均的概念,而社会财富分布则是一个中位数的概念,这就造成了我们刚才说的那一堆矛盾。

美国经济在互联网和其他新技术的推动下,在过去十几年间暴增了几万亿美元,可是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的中位数,在这段时间是不升反降的。什么原因?就是我们前面分析的原因,因为机器冲进来替代了我们大量的工作。

比方说,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它们的确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是它们不招人啊。Facebook是现在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吧?员工有几千人。Twitter,就是美国的微博,员工有几百人。著名的维基百科的员工,我看到的数字是57个人,里面还有几个是律师。一个个蜚声世界的大公司,就这么点儿就业情况。

我们再说苹果,苹果公司2012年的时候市值全美国第一,它有多少人?美国本土有4万多人,全球员工加起来有6万人。而1960年的时候,美国当时最大的公司是通用汽车公司,它在美国本土有多少人?60万人。换句话说,即使公司规模一样大,现在的公司利用新技术只需要原来的十分之一员工,甚至更少。那么,原来那些人能去哪里呢?当他们失业之后,我们的社会结构又没有为这种新技术闯入之后创造出全新的就业岗位,让这些被挤出来的人有饭吃,那社会的动荡、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衡不就是近在眼前的事情吗?

这并不奇怪,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过这种场景,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原来产业部门里面的就业人口就会被大量地挤出。比方说1800年,90%的美国人都是农民。可是到了1900年,美国只有41%的人还在田间地头刨生活。又100多年过去了,美国如今只有不到2%的农业就业人口,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下降。也就是说,200多年的时间里,大部分美国人口都从农业部门里被挤出来了。

可是要知道,在前几轮的技术革新对人的就业岗位的替代中,我们是有时间做出反应的,农业是用了200多年才把人挤出去的。可这次不一样,因为互联网技术太狠了,它挤出就业人口的速度也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效应,在《与机器赛跑》这本书里被称为“下半盘效应”。什么意思呢?我们小时候一定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发明国际象棋的时候,在棋盘上设置了64个格。国王很高兴,说:“你想要什么好东西,我赏给你。”这个发明家说:“我一个平头老百姓,能要什么呢?这样吧,您在第一个格里给我一粒米,第二格翻倍,给我两粒米,第三格、第四格依次翻倍,您将这64个格装满,我拿这点儿米回家就行了。”国王心想,这能有多少米啊,来,赏。刚开始一格、两格,没多少。可是到了半盘的时候,国王就觉得不对劲了,因为每次都是翻倍,一倍一倍地增长。当进入到下半盘的时候,即使把全宇宙所有的粮食都给这个人还不够。这就是翻倍的力量、翻倍的厉害。

“下半盘效应”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荷塘效应”。夏天的时候,荷叶会铺满荷塘,但是你会发现,它在铺满的前几天才铺了一半,在前几天才铺了四分之一。因为荷叶铺满荷塘也是成倍成倍地增长,所以三四天前你还没觉得有什么,一眨眼的工夫,它已经铺满了,可见翻倍有多厉害。

现在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恰恰就是一个翻倍的技术。这就要回溯到1965年,当时著名的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摩尔先生提出了摩尔定律。他说,计算机微处理器的速度每隔12个月要翻一倍,后来这个数字被调整为18个月。

12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