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徐申东倾情演绎“傻白甜”八妹
孙楠献唱《青蛙王国2》
芈月甄嬛各不同
央视猴年春晚
吉祥物发布
“河之南”娱乐盛典昨颁奖
省少儿图书馆启动寒假活动
《美丽河南》展豫风豫韵
每一次写作都是“重返”
《宣和画院》将惠民上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每一次写作都是“重返”
——访河南籍作家、学者梁鸿

本报记者 秦 华

《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两本书,以非虚构的写作方法向读者呈现了河南梁庄人的真实生活,也让读者记住了这位文字严谨的河南籍作家、学者——梁鸿。近日,梁鸿在中信出版社推出新作《神圣家族》,作者将河南穰县吴镇作为标本来观察中国县镇居民的生存样态。新书有何亮点?记者通过出版社采访了梁鸿。

新作聚焦县域生命

县城居民是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吴镇近年来在公共管理、社会结构、文化继承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次梁鸿将吴镇作为标本来观察中国县镇居民的生存样态,用12个篇章书写身处吴镇这一“县域”里人们无望无着的“找寻”和“活着”。梁鸿表示,她希望通过这12个故事,来展现人类精神的某一种形态。

“我每次回梁庄,‘据点’都是在吴镇哥哥家,无事的时候会搬个凳子,看街市上人来人往,有时也去赶集,心里真是充满奇异的感觉。突然有一天我想写写这些人,不管他是流浪汉还是被遗弃的老人,还是要自杀的妇女,我觉得他们的姿态里都含着一种想要诉说但又未能诉说出来的什么东西。我们的生活其实是非常丰富的,不管是哪一个非常微小的人,生命自有神圣之处,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梁鸿说,她从小就在吴镇上学,对那里的枝枝蔓蔓非常熟悉,去年为了积累创作素材,她又回吴镇八九次,刚开始是想写写试试,没有想写多少,也没有想到底写成什么样子,这些人写着写着就自己“跑”出来了,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诉说欲望。

尝试写作新文体

“当年写梁庄是兴起所致,‘非虚构’这个名头确实给梁庄带来了很多的话题,但我也并没有想到一定要乘胜追击、一定要借此‘巩固江湖地位’。其实我不是一个规划严密的人,写作很随性,往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梁鸿说,此次的《神圣家族》,与《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两本书一样,仍是现实主义的内核,但写作方法却大不同,“我觉得不能把虚构和非虚构绝对对立起来,我希望《神圣家族》能够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新的文体。” 在梁鸿看来,一个好的写作者一定是要跳出框架才能找到最恰当的描述写作对象的方式,最重要的是使用的文体与所描写的生活恰切,至于是否符合理论或通认的标准暂不作考虑。

梁鸿不仅是个作家、学者,她还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谈到创作计划,梁鸿表示,近五六年她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文学创作方面,“我对创作还是充满了好奇,自己年龄、体力等各方面的条件也比较适合创作。同时,我仍然会做学术方面的文章,做学术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

魂牵梦萦是故乡

作为当代中国乡愁记录者、中国新一代乡土文化研究领军人,梁鸿的作品大多以家乡河南为主题,谈到河南这块热土对自己的影响,梁鸿深情地说:“河南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是我最重要的写作来源,虽然我大多数时间不在梁庄,但梁庄跟我纠缠非常深,我生命中最细微的细节都在这个地方。”

在梁鸿看来,每一次写作都是重返,从《中国在梁庄》到《出梁庄记》再到《神圣家族》,自己经历了一个艰难的重返过程。如果说《中国在梁庄》是梁鸿的第一次归来,《出梁庄记》是在第一次重新发现真实故土之后,她再次出发找寻散落的乡民,去做一个完整的故土拼图;那么《神圣家族》的写作,则是梁鸿在一个完整的乡村基础上,把写作的世界从村庄扩展到乡镇,完成了再一次的重返。“作为一个生在梁庄、长在吴镇、后至北京的出梁庄人,我的根永远在那一方故土中。”梁鸿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