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京都手艺人》
照镜子
中牟筑城有传说
紫气东来 (国画) 吴清和
龙脉之秋 (国画) 郭峰
享 瘦
辞岁
腊月望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大唐即使到了日薄西山之时,仍是人才辈出。任何一派政治势力,都凝聚着一大群当世豪杰。经过一段时间遴选,刘禹锡和柳宗元将物色好的数位才俊,向王叔文汇报,并通过叔文上禀太子李诵,在太子李诵周围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春去秋来,天下人的目光一刻不辍地紧紧盯着皇宫中的风吹草动。德宗皇帝卧病更多,健康更少,内外众臣,每日都如决战一般,加紧了分班站队的动作。

在王叔文的耐心劝导下,太子渡过了无数的危机,挫败了舒王李谊的夺嫡企图,暂缓了广陵王李淳迈向皇位的步伐,眼看就要获得最后的胜利,可是,随着贞元二十年(804年)秋风而至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王叔文等人火热的希望推进了寒冷的深渊。

德宗临朝日久,李诵也已做了二十五年太子。年过不惑之人本就易患疾病,况且太子长年累月在压抑中度日,更易损伤心肺。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太子李诵突然中风。王叔文与王伾听到李诵身边亲信宦官李忠言通报,大惊失色,遍寻名医为太子医治。虽然太子侥幸保住了性命,但只能卧床,且不能言语。

太子病重,本来毫无悬念的皇位继承问题,忽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原本看好太子的大臣们立即疏远了与王叔文等人的距离,广陵王李淳先父登基的呼声再次高涨。王叔文深知自己不为广陵王李淳所喜,不愿十数年心血功亏一篑,日夜谋划对策。

临近年关,德宗病情加重,而太子病情亦无好转,使得王叔文忧心不已。禹锡虽说仕途顺畅,却也无心再听西凉友人米嘉荣之乐,潜心观察朝局之变。在韦执谊等人的一再奏请下,凌准被德宗从苏州召回任翰林学士。如此,朝中之事皆在王叔文耳目之下。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二十三日,德宗皇帝驾崩于会宁殿,未能留下有关继任者的遗诏。谁应即位?这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以巨宦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以太子病重为由,不欲太子继位。以王叔文为代表的革新派则以“太子继位乃合天道人伦”,据理力争。双方争执不下,便将决策重任交给了从不阿附权贵的翰林学士卫次公。

卫次公、郑絪等人实是广陵王李淳背后的支持者,无论是太子继位,还是广陵王继位,都是他们乐于见到的结果。然而,若令广陵王继位,则与道统不合,或使心存不轨者借题发挥。卫次公权衡再三,建议道:“太子虽有疾病,但毕竟是大行皇帝的嫡长子,中外臣民莫不归心,得良臣辅佐亦可理事。况天下名医如云,何忧病不能痊?除非万不得已,才应立广陵王,不然天下必定大乱。”

俱文珍、刘贞亮、薛盈珍等仍欲翻覆,极尽强词夺理之能事。一连三日,众人吵作一团,皇统延续之事久久不能决之。王叔文深知宦官掌握禁军,内外俱有响应,久必生变,于是决意兵行险着,令人往太子宫中探视,使太子抱病入宫,并于柩前即位!

见太子能言语、能走动,郑絪、卫次公等亦认可了太子继位的合法性,于是大开金銮殿门。宫中卫士见果然是太子端坐殿中,纷纷山呼万岁,入内参拜。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顺宗李诵登基,改年号为永贞,为永贞元年。

俱文珍、薛盈珍等中贵已无力回天,只得恨恨作罢,装模作样地朝贺新君,另作谋划。

顺宗李诵性格宽仁,富有谋断。在建中四年(783年)朱泚作乱时,他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战,督励将士,无不奋激。在朝廷政局动荡时,他暗中支持以陆贽为首的正直敢言之士和以裴延龄为首的奸佞之徒展开斗争。在刚愎自用、猜忌功臣的德宗面前,李诵既要自保,又要尽力维持时局,使他深深认识到人才的作用。也正因如此,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有志之士方能聚拢在他的周围。

德宗驾崩,李诵在风雨动荡中登基。

十余年的等待中,王叔文无数次与顺宗谈论历代兴衰治乱之道,深知朝廷时弊,更知顺宗革新图治的决心。所以,当太子顺利即位的消息传到御史台时,正在紧张等待中的刘禹锡、韩泰和李程等人兴奋至极。很快,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进一步巩固,充满着执政之锐气,革新之志气,迫不及待地酝酿着顺宗执政后大刀阔斧的改革。

而此时,兴奋之中的刘禹锡却不慎做下一件足令他追悔终生的憾事,埋下他人生更加跌宕起伏的祸端。

第六章 救时弊“永贞革新”

禹锡因代武元衡撰写数篇表章之故,为武元衡所器重,两人关系貌似亲密。但刘禹锡实在高估了这种关系的层次,因而想当然地认为,现在正是将武元衡最终引入即将飞黄腾达的革新集团之最佳时机。

刘禹锡劝说武元衡:“太子登基,必有新政。尝闻太子在东宫时虽讷于言语,但目光所及甚于常人,朝政内外弊端无不铭记在心,与王叔文、王伾、韦执谊等经天纬地之才计议久矣,今为君上,必要施展。然而,新君身边毕竟缺少贤能,若要举振朝纲,必得士人之心而可为之。叔文久仰中丞栋梁之材,因命下官聊表敬慕之心。若中丞不弃狷狂,我等愚鲁之辈必当随扈左右,而中丞必为宰相之位!”

武元衡勃然大怒,“王叔文好大的口气,一介江南小吏,不过倚仗太子权势,今日还未实封官爵,便敢封官许愿,利诱本使,与那恃宠擅权的宦官有何两样?我若应允,岂非也成了攀附新贵之徒?况尔等铲除异己,不容清言,非元衡之同道!”

武元衡心中已将刘禹锡视为攀附新贵的龌龊鼠辈,更将刘禹锡划入结党另类!刘禹锡心中懊恼,然话已出口,覆水难收。禹锡正要解释,武元衡已拂袖而去!

禹锡呆立片刻,已有宫中敕使匆匆前来,宣刘禹锡等人入宫。

见到王叔文,刘禹锡连连称贺,一扫被武元衡拒绝的阴霾。同在宫中的还有王伾、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韩晔、凌准、程异等人。这一众人等,堪称王叔文集团的核心精英,今日相聚,心情与往日绝不相同,大有宇宙乾坤皆决于我手之快感。王叔文将心腹之人招来,最后敲定了各人的新任命。议完事,王叔文不无担心地嘱咐众人:“今日太子登基,可谓险中求胜,虽胜亦危!我看卫次公、郑絪等人乃意在使广陵王入嗣而拥立太子,实与我等不同。而那俱文珍、薛盈珍、刘贞亮等巨宦只是不得不从大势,背后定有文章。我等宜速行决议,以雷霆之势压之,否则宦官与朝野内外有不臣之心者形成串联、沆瀣一气,我等绝难应对。”

4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