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我的应许之地》
人生就是循环
从古贤拒礼说起
欲求、追求与奢求
怀念乡村的年味
qhq6127
qhq612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古贤拒礼说起

梁 京

中国是礼仪之邦,逢年过节互赠礼品自古以来是人际交往一大习俗,无论达官贵人或平民百姓,皆无例外。

礼尚往来能促进友谊、增添感情,无可厚非,但如何送礼、送什么礼却大有学问,从中也显现当事人的品格高下、操守优劣。

古代廉臣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值得我们效法。

东汉南阳太守羊续,两袖清风执政为民。某年仲秋,下属一名府丞给他送来几条活鱼,羊续不好当面拒绝,便“受而悬于庭”。待重阳节府丞又来敬献,羊续指着那条悬挂于厅堂的鱼干让府丞看,府丞马上明白上司的意思,羞愧而退。羊续此举历来广为传颂,宋诗人徐积在《和路朝奉新居》诗中云“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赞美了羊续“悬物示廉”的佳话。

民族英雄于谦是明代重臣,一生清廉功绩显赫,官至兵部右侍郎及赣、豫、晋巡抚。当时太监王振得势,众臣无不献金求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却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不送金银财宝也得送点土产呀”,他不以为然,写诗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他过六十大寿,嘱家人概不收礼。英宗皇帝念其政绩,派太监送来一只黄金座钟,于谦将太监拒之门外。某乡贤送来一盆万年青,于却欣然接受并赋诗曰:“一盆万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明史》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古贤清廉故事多矣,值得后人见贤思齐,正所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但毕竟大气候难挡,送礼行贿之风在旧时代已是大势所趋,明代人周晖在《金陵琐事》中描述除夕见闻:只见中城兵马司衙门前聚集浩浩荡荡队伍,每人手捧礼盒,竟使道路堵塞……这种情景何啻南京一地,举国亦然也!

清康熙年间,为整肃春节奢华贪腐现象,朝廷痛下禁令,在大小官员门前张贴如下公约:“同朝僚友,夙夜在公,焉有余闲,应酬往返?自今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岁元旦始,不贺岁,不祝寿,不拜客,有蒙赐顾者,概不接帖,不登门簿,亦不答拜。至于四方亲友,或谒进,或游学,或觅馆来京枉顾者,亦概不接帖,不登门簿,不敢答拜,统希原谅。”此“公约”初衷不错,但因积重难返、监督不力和体制制约,送礼受贿顽疾仍然“涛声依旧”。

旧时歪风并未绝迹,时而沉渣再起,礼品的含金量也水涨船高,春节更成某些官员大捞一把的“良辰吉日”。近年来中央年年猛敲警钟,将“年关”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战场,坚决查处元旦春节期间送礼受贿等不正之风,今年更启动双节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公款送礼等问题监督举报窗口,不时曝光违反规定者名单。日前中纪委又增派强化派出机构,实现对31个省(区、市)和139家中央一级领导机关派驻“全覆盖”,务使“打虎拍蝇”没有禁区,党内监督不留死角。奉劝某些热衷公款送礼受贿的“侥幸者”切莫冒天下之大不韪顶风而行,成为下一个“被逮个正着”的反面教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