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鞋垫大妈”的高尚事儿
书法进基层 墨香迎新春
多措施加强节日消防安全
志愿者老年公寓献爱心
开展新春关爱送温暖活动
惠济区以旅游促进现代产业融合
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
传递微心愿 温暖居民心
愿做社区孺子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先启
愿做社区孺子牛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孟艳蕊

今年45岁的郑先启,迄今的人生履历上只有两行字——1990年参军入伍;2000年转业到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至今。

郑先启,一个典型的“老社区”。

2008年3月份,郑先启“荣升”为群英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今年已经进入第8个年头了。

当群英社区这个“官”,可不容易。“数字化”社情意味着等待郑先启的是什么——面积最大,1.2平方公里;人口最多,12000人;楼房最老,最“新”的楼是1995年盖的,其他都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破楼;下岗职工最多,80%的居民都是下岗职工及其家属;辖区公共单位最多,有5家,协调起来难度大;辖区内道路最多,涵盖农业路、南阳路等8条道路,精细化管理麻烦事儿多;无主管楼院最多,全社区32个楼院,有23个属于无主管……

冰冷的数字昭示着这个“万人穷官”不好当!“但我们并不是一无所有的,我们社区自管党员多,而且都传承着老国有企业吃苦奉献、诚实友善的基因。”老郑信心满满。

再冰冷的数字遇上郑先启这个血性汉子也能消融。像军人打仗一样,老郑憋足了劲要打好这场“阵地战”。

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一团乱麻”,郑先启像“庖丁解牛”一样,找准切入点,选择突破口——

针对商家“嫌贫爱富”、社区楼院无主管,郑先启发动各小区党员,组成党小组、网格党支部,走自治之路。现在,各楼院均已进入“准物业”状态,门有人看,路有人扫,垃圾有人清。最近还搞了个便民服务站,修水管、通下水道这些活也有人干了。

辖区公共单位多,如何让这些“不动产”“动”起来,两家人变成一家亲?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郑先启牵线搭桥,于2015年率先“操办”成社区大党委,从此,郑先启又“高升”为大党委书记,开联席会,搞联谊活动,联合做公益活动等,有声有色。

采访时,记者给老郑出了个“脑筋急转弯”:“你在社区工作这么多年了,认识你的和你认识的居民大概有多少?”老郑想了想说:“我每天都在社区转悠,应该说60%的老住户都会给我打招呼,我认识的也在一半左右。”

老郑熟人多,只因接地气儿。多少年来,老郑上班全靠两条腿,辖区转一圈至少一小时。他说,走路不仅锻炼身体,而且最有利于“精细化”,因为看得仔细,能发现问题。几乎雷打不动,他都是“顺路”先转楼院再到办公室,对发现的问题“趁热”解决。

说起干社区工作的最大感言。老郑不谦虚:作表率,得像领头羊做出个样子;攻碉堡,要有千里马的智慧和招数;干工作,那必须像孺子牛,踏踏实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