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知味
回家
新书架
文苑撷英
文化漫步
随笔
lh6213
lh621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漫步

莎翁vs汤翁

张健莹

是要英国的莎士比亚、中国的汤显祖两位戏剧巨匠面对面吗?

是的。

第一次把二位相提并论还要追溯到日本汉学家青木正而,他在《中国近世戏剧史》一书中写道: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奇也。意思是说东西方戏剧界,两个伟人同时出现,莎翁生活在伊丽莎白一世,汤翁生活在中国万历年间,他们是同时代的人,他们又在同一年1616年辞世,汤显祖还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两位巨匠生前都写尽了人间悲欢,他们把粉墨登场的戏剧视作人生,又把人生视作一次粉墨登场。他们生活的时代是隐藏着危机的盛世,他们都把繁盛当作梦幻,他们的剧作因此常常充满着梦幻的气息和意象,他们的剧作又常常是对前人作品的改写,只是他们把观众熟悉的情节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莎士比亚的剧作三十七部,最著名的四大悲剧四大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哈姆雷特》的复仇,至今还常演不衰。莎翁的魅力不仅来自他剧作本身,更来自后世不同文化对它的 阐释,莎翁的作品被不停地演出不断地阐释,被各种观念投射,因此生发出更丰富的内涵。

汤显祖显然没有这样的幸运,虽然他们同为戏剧的高峰,但境遇大不相同。英国在莎翁之后,西方文明迎来了新的发展,莎剧像是昭示了未来;中华文明在孕育文本和表演都高度精致化的昆曲之后,是在走向衰落,汤剧成了对文化积淀的囊括。即使今天,昆曲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的首要属性是对表演程式表演规范的严格遵守,文本与音乐表演紧密相连,不断演出的《牡丹亭》也难于像今日各国各地对莎剧的重新解读。

汤显祖的剧作仅有四部,《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和《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与莎翁三十七部剧作相比,像是太过悬殊,稍稍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也能释然。中国古代,演戏属下九流,勾栏瓦舍绝不是什么高雅之地,写戏之人,如关汉卿生前也是十分窘迫,汤显祖属文人,属官吏,虽然官不大,也算有公职。汤翁只是借剧本写人间万象抒郁闷之情,当时的中国,文学、诗词和戏曲,都不过是雕虫小技,不能登堂入室。当时的英国,戏剧十分发达,剧作家也倍受推崇,莎翁生活在剧场,有自己的剧团,剧团要不断有新剧目上演,莎翁写戏必然得多。

可是他们都因自己的剧作在文坛剧坛比肩而立。

倘若400年前如同现在,文化可以如此交流,各国剧团可以相互观摩,设想有一日,二翁剧场相遇,不管那天是看了莎剧还是看了汤剧,二人必定是惊讶、欣喜、叹服的,啊,原来也有这样的戏呀!啊,原来我们都在写盛世的梦境,不约而同,相见恨晚啊。

400年后,当我们面对这两位剧坛伟人,一定要比出个优劣高低,要他们PK真有些徒劳了。譬如同写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写两家世仇,写爱情包含着风险,写死亡对爱情的定格,死亡对爱情的成全。《牡丹亭》则写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究竟哪一个更伟大更上乘?

对于《牡丹亭 》,过去习惯的解释杜丽娘是反封建礼教的代表,今天看来这种解释显然不够,一部作品不能因此就成为永远的艺术瑰宝,就拥有永恒的价值,《牡丹亭》写的梦幻是爱情的隐喻,引起人共鸣的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份感情体验。

如此,怎么去给《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评判?它们真是各有其美,不可取代,又美美相生,美美与共的,

同样,像《南柯梦》《邯郸梦》写尽了官场的腐败,也写出了对人生的无奈和要拯救人生的悲悯情怀,这与莎翁的《哈姆雷特》复仇王子发出的感叹“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不一样的饱含深情、饱含哲理,因此使剧作魅力永存吗?

同是高峰,同为奇葩,同是文学巨匠,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灵魂、精神高度,文坛因他们而奇妙而永恒。

向辞世400周年的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致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