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感动,是仁爱和善举的薪火相传 上一版3
连续三年 感动中国 大爱之城 实至名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陇海大院
连续三年 感动中国 大爱之城 实至名归
俩福利院孩子在王宽家
度过难忘除夕夜
陇海大院
胡佩兰
李隆
李灵

编者按

从2002年到2014年,河南已经“诞生”了十多位“感动中国”人物。如今的他们,身在哪里?是否仍在演绎着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近日,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兵分各路,回访了部分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这个春节,王宽家仍在播撒爱心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翼飞 文/图

2016年的春节,习惯了爱心奉献的王宽、王淑荣夫妇没有停止播散爱心。他们冒着严寒为身患癌症的刘博母子送上2000元善款,他们邀请福利院的两个小女孩到家中共度春节,让她们感受家的温暖。

同患癌症的刘博母子

牵动王宽夫妇的心

2月6日,腊月二十八,很多人都在置办年货,而王宽夫妇推着患渐冻症的外孙王海龙,一大早冒着寒冷来到郑大一附院对面的一栋简陋的居民楼前。

老两口看了 《郑州晚报》2月1日刊登的《母子同患癌症 慈母为儿放弃治疗》报道后,连着几天坐立不安,他们决定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可怜的母子过个好年。

2015年12月,25岁的年轻妈妈刘博和她1岁的儿子宋浩轩从南阳邓州老家来到郑州,开始了艰辛的求医路。宋浩轩一出生便被诊断为肝母细胞瘤,这是一种恶性胚胎性肿瘤,万幸的是他属于早期,由郑大一附院的专家实施了手术,取出了肿瘤。

手术成功后,医生建议后续化疗配合生物疗法,这样孩子的治愈率能达70%~80%,而生物疗法可以用母亲的血液。然而在做体检时,刘博也被查出身患肝癌,并且已经是晚期了!这个消息让刚刚看到的希望瞬间破灭了。浩轩的后续治疗费用高昂,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刘博决定放弃自己的治疗,回深圳打工赚钱。

这对母子的感人故事牵动着王宽夫妇的心,他们打听到,为了节省开支,刘博母子不再住院,而是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临时居住,小浩轩的父亲宋任众在深圳一家电子工厂拼命打工挣钱,春节放假才回到妻儿身边。

刘博母子住在7楼,坐着轮椅的海龙很难上去,王宽夫妇上楼看望了刘博母子,给他们送了2000元钱,说:“这是我们一点微薄的心意,等到春节后我们的义演筹到钱了,再来看你们。”刘博夫妇闻言感动得说不出话。

俩福利院孩子在王宽家

度过难忘除夕夜

2月7日9点30分,王宽夫妇来到了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张瑶、党光辉两个8岁女孩早已穿上了新衣服,等候着“爷爷奶奶”来接自己到家里过年。一见到王宽夫妇,她们雀跃着冲到两位老人怀中求抱抱。

为了迎接两个孩子的到来,王宽夫妇准备了很多糖果、糕点、水果以及玩具。两个孩子性格不太一样,张瑶患有小头畸形,不爱说话,更喜欢用行动表达;党光辉则爱说爱笑。她俩一进门,看什么都新鲜,一会儿也闲不住。已经提前回来的袁钱粮、汪雯便出来陪他们玩,家里格外热闹。

大年初一,张瑶和党光辉又在王宽家度过了一天的幸福时光。王宽说:“我只是想让他们能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快乐一点,想让她们知道世界上是充满爱的,自己并不孤独,仍有很多人在关心着她们,以后有时间我会常去看望她们。”

近几日,王宽夫妇还在商量着春节后义演的事情,除了走走亲戚、陪陪儿孙,一有时间就排练。他们希望能带给观众最好的艺术表现,筹集更多的善款帮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

感人邻里情,没有终点

20年来,每年的大年初四,是2014年度“感动中国”爱心群体“陇海大院”老邻居们相聚的喜庆日子,今年也不例外。记者当日受邀加入这个其乐融融的爱心集体,与他们一起幸福快乐过大年。

记者当日中午赶到幸福路5号院,一大群人正在高新海家门口拍摄“全家福”。高新海身着红色上装,笑得合不拢嘴,手上还捧着本报摄影记者丁友明为他画的一幅“金猴献瑞”卡通画,显得喜感十足。他的身旁簇拥着陪伴、照顾他多年的“中国好邻居”。

一马路办事处陇海大院社区井勇书记说,预计最迟今年底,新的陇海大院就要建成了,欢迎老邻居们明年春节回家!大家的掌声响起来,高新海深情而又激动地朗诵起本报记者安群英为他写下的一首诗:“感谢好邻居/感谢好朋友/四十年牵手一起走/抱上火车/背下汽车/怎能忘记漫长的求医路/由邻居的双手和爱心铺就……”

当年照顾高新海的邻居们,有的已经干不动了,令人欣喜的是,又有很多新鲜血液加入了进来,很多年轻的志愿者、爱心人士,也都加入到“陇海大院”这个集体。照顾高新海,没有终点,感人邻里情,仍将继续。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灵

经年努力,学校一年胜一年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被网友赞为“最美乡村女教师”,如今的她,依然没有停止前进:“我一直在努力,希望当一名好老师,让家乡学子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相比2009年,如今的许湾乡希望小学有了崭新的面貌。学校已更名为周口市东新区李灵希望小学,学生也从那时的300多人,发展到现在14个班700多人,光教师就有32人。李灵介绍,小学重建了新校舍。以前的老校舍经过翻新后,改造成幼儿园,同时还新建了学校食堂。

“以前同学们没有校舍,这件事像一块石头压在心上。搬到新校舍后,内心一下子敞亮了。”李灵说,在大家关心和自己努力下,学校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同学们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隆

21个春节,他都在坚守岗位

作为一名逆火而行的消防队员,李隆总是在最紧要的关头,冲到最危险的地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为险境中的人们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猴年春节,李隆依然坚守在消防岗位上,默默守卫着这座城市。

正月初七,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训练场上,副大队长李隆带领20余名90后消防战士一起训练,这样的过节方式对李隆来说早已是一种习惯。这已是他连续第21个春节坚守在岗位上,多年未能陪家人过一个完整的年,这当然是一种遗憾,但“我在哪,哪就是家”。

同学打电话都会跟李隆说,你都立了这么多功,获了那么多奖,年龄也渐渐大了,不要和年轻的战士拼体力了。每次李隆都会一笑而过:“自己不往前冲,还怎么带战士,不能因为职务上升,就啥都不干了。我需要带头加紧训练,用实际行动引导队员们‘向我看齐’。”李隆表示,特勤大队的消防战士到达现场,要一个赛一个,才能做到不辱使命。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

她走了,但她的精神得以传承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两年了,但她的精神却永存郑州。她的儿子、她的学生以及更多的医生志愿者,汇聚在“胡佩兰爱心诊室”,传承着老人的医者仁心,造福着更多的基层病人。

昨日,记者来到建中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胡佩兰爱心诊室,胡佩兰的学生唐利平在接诊。唐利平曾跟随胡佩兰从医30年,“第一次见面,老师就嘱咐我,要是只想着挣钱,就不用跟着她了;要真想着学医、治病救人,就留下来。”唐利平说,老师的这种大医精神始终激励着她不断前行。

五彩社区党总支书记任伟延说,胡佩兰的儿子、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上午,都会亲自或安排自己的学生在爱心诊室免费接诊,展现了新时代医生的道德风范。

“我从没见过母亲对病人发脾气,她对病人总是那样有耐心。”胡大一说,从记事起,母亲的生活就离不开给病人看病,“刚开始我真的不理解,直到后来自己也成了一名医生,才真正理解了母亲,当医生,就要时刻想着病人。我将继承母亲的精神,做一个对得起病人、对得住自己良心的好医生。”他说,母亲对病人的一腔赤诚之心,诠释了医学的真谛,也是留给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汪辉 刘玉娟 汪永森 冉小平 鲁燕 王军方 文 丁友明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